首页> 中文学位 >试论法律英语中被动语态的翻译方法——以The Supreme Court Case “Skilling V.U.S.”(2010)的翻译为例
【6h】

试论法律英语中被动语态的翻译方法——以The Supreme Court Case “Skilling V.U.S.”(2010)的翻译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1.引言

2.源文本中被动语态使用分析

2.1 被动语态概述

2.2 源文本中被动语态的分类

2.2.1 英语结构被动句

2.2.2 英语意义被动句

2.3 源文本中被动语态的功能

2.3.1 隐藏和弱化法律主体

2.3.2 突出施事者

2.3.3 体现法律英语准确性和客观性的特点

3.法律英语中被动语态汉译的理据

3.1 语用学理据

3.2 翻译学理据

4.源文本中被动语态的翻译方法

4.1 译成带有被动标记的汉语被动句

4.2 译成汉语主动旬

4.2.1 改变源文谓语动词

4.2.2 将源句的主语转换成译句的宾语

4.2.3 带it的主语从句

4.3 译成判断句

5.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本文以The Supreme Court Case“Skilling V.U.S.”(2010)的汉译为例,旨在探讨法律英语文本中的被动语态的汉译问题。
  The Supreme Court Case“Skilling V.U.S.”(2010)属于法律英语诉讼类司法文书文本。源文本格式固定;语言准确、精炼和庄重,广泛使用被动语态,其主要类型有结构被动句和意义被动句。使用被动语态可隐藏或弱化法律的主体,强调施事者以及体现法律英语准确性和客观性的特点。
  根据语用学的顺应理论,被动语态的使用要遵循顺应和交际的目的,保持语篇的连贯性,而礼貌原则要求隐藏或者突出施事者以增大或者减小读者对受事者的主观感受;根据刘重德的“信、达、切”翻译标准,以及奈达提出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英语中被动语态汉译时,要达到形式和意义的双重对等,在二者不可兼得的情况下,要译成汉语意义被动句。
  经过对源文本中实例的分析表明,法律英语被动语态的翻译方法主要有:1)译成带有“被”、“由”、“遭”等被动标记的汉语被动句;2)译成汉语主动句,其中包括改变源文谓语动词译成汉语主动句,将源文的主语转换成译文宾语译成汉语主动句,以及将带有主语从句的被动句译成汉语主动句;3)译成汉语判断句。

著录项

  • 作者

    朱子红;

  •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
  • 学科 翻译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顿官刚;
  • 年度 2015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翻译;
  • 关键词

    法律英语; 被动语态; 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