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小学生课后社区成长中心设计策略研究
【6h】

小学生课后社区成长中心设计策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摘 要

Abstract

插图索引

附表索引

第1章 绪 论

1.1.引言

1.1.1研究起源

1.1.2 研究对象和范围

1.1.3 研究的意义

1.1.4 国内外儿童开放空间相关理论研究

1.2 研究目的与方法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论文框架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

2.1 人的心理与行为模式

2.1.1 人的心理

2.1.2 人的行为模式

2.2 小学生课后生理与心理行为理论

2.2.1 小学生课后交往的心理特征

2.2.2 小学生课后交往的行为特征

2.2.3 小学生的生理与心理尺度

2.3 小学生课后行为交往类型

2.3.1 按行为方式分类

2.3.2 按交往方式分类

2.4 小学生行为与社区开放空间的关系

2.4.1 空间环境对小学生的影响

2.4.2 小学生对空间环境的需求

2.5 课后社区成长中心的相关设计理论

2.5.1 课后社区成长中心相关概念

2.5.2 课后社区成长中心设计的影响因素

2.5.3 适合小学生成长的空间设计原则

2.5.4 与传统小学生社区开放空间的区别

第3章 实体调研与案例研究

3.1. 本章研究内容与方法

3.1.1 实地调研与案例研究的意义

3.1.2 实地调研的对象选取

3.1.3 调研研究方法

3.2 调研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3.2.1 调查结果的数据总结

3.2.2 小学生课后社区开放空间现状

3.3 微杂院案例分析

3.3.1 微杂院选址分析

3.3.2 微杂院规模及功能配比分析

3.3.3 微杂院设计细节分析

3.4 案例启示

第4章 规划社区中课后成长中心设计策略

4.1 结合规划布局的设计选址

4.1.1 布局均衡且快速可达

4.1.2 结合自然且空间舒适

4.1.3 场地环境安全且私密

4.2 与规划区域匹配的规模和功能

4.2.1 结合服务范围决定设计规模

4.2.2 与规划布局配套的功能空间

4.3 富有童趣的建筑细节设计

4.3.1 外形设计新颖

4.3.2 平面布局明确

4.3.3 交往空间设计多样

4.3.4 色彩设计温暖舒适

4.3.5 安全且适宜的基础设施建设

4.4 社区与家庭合作的管理模式

第5章 已建社区中课后成长中心设计策略

5.1 结合现有布局的设计选址

5.1.1 灵活布局且安全可达

5.1.2 结合当地环境优先利用闲置空间

5.1.3 场地环境简单且安全

5.2 设计规模及功能配比

5.2.1 根据实际调研调整规模

5.2.2 与规模和环境结合的功能空间

5.3 结合传统的建筑细节设计

5.3.1 造型设计以融合为主

5.3.2 平面形式尊重现有布局

5.3.3 空间设计结合地域特色

5.4 管理人员与邻居结合的管理模式

第6章 研究策略在实际案例中的运用

6.1 中粮项目选址

6.2 中粮项目课后成长中心规模及功能

6.3 中粮课后成长中心建筑细节设计

6.3.1 空间布局设计

6.3.2 造型设计

6.3.3 空间设计

6.3.4 材料的选择

6.4.4 配套设施设计

6.5 项目管理

结 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小学生课后家长问卷调查表

附录二:小学生课后活动调查表

致 谢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曾小明;

  • 作者单位

    湖南大学;

  • 授予单位 湖南大学;
  • 学科 建筑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袁朝晖;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小学生; 社区; 中心设计;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