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从描述性翻译研究视角比较《孙子兵法》的两个英译本
【6h】

从描述性翻译研究视角比较《孙子兵法》的两个英译本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Acknowledgements

摘要

Abstract

Contents

1.Introduction

1.1 Research background

1.2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1.3 Layout of the thesis

2.Literature Review

2.1 Previous studies on English translations of SunZiBingFa

2.1.1 Research on translation texts

2.1.2 Research on translators

2.1.3 Research on translation norms

2.2 The application of DTS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in China

3.Theoretical Framework

3.1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DTS

3.2 The methodology of DTS

3.3 A supplementary interpretative framework relevant to the research

3.3.1 The concept of patronage in the rewriting theory

3.3.2 Universe of discourse

3.3.3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4.An Introduction to SunZiBingFa and the Two English Versions

4.1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Sunzi and SunZiBingFa

4.2 An overview of two English versions

5.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Two English Versions

5.1 Comparison on preliminary data

5.1.1 Information on metatexts

5.1.2 Hypothesis for the comparative study: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5.2 Comparison at the macro-level

5.2.1 Division of the text:based on sentence or paragraph

5.2.2 Presentation of the chapter titles:different understanding and expressions

5.2.3 Omissions and additions

5.3 Comparison at the micro-level

5.3.1 Proper names

5.3.2 Sentence patterns

5.3.3 Figure of speech

5.3.4 Culture-loaded words

5.4 The possible external causes for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versions

5.4.1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and different translation orientations

5.4.2 Patronage and different aims of translation

5.4.3 Universe of discourse and different translation strategies

6.Conclusion

Bibliography

展开▼

摘要

春秋末期问世的《孙子兵法》堪称中国历史上最早也是最经典的军事典籍,其中蕴含的军事和哲学思想博大精深,历久弥新。虽然它一部兵书,但其强大的影响力早已延伸到军事之外的政治、外交、商业、管理、体育竞技等众多领域。迄今为止,《孙子兵法》已被译成27种语言,仅英译本就有33种,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然而《孙子兵法》的英译研究工作却十分滞后,优秀的研究成果也屈指可数,因此本文将对其英译本展开对比性个案研究,选取了最具影响力的两个英译本-1963年美国准将格里菲思的译本和1999年中国资深翻译家林戊荪的译本。希望通过两个英译本的描述性翻译研究,对《孙子兵法》的英译工作以及中国典籍英译有所启示。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Holmes提出了描述性翻译研究的概念,极大地拓宽了翻译研究的视野,随后众多学者不断对其进行发展和完善。八十年代,在Toury等人的研究基础上,Lambert and van Gorp最终提出了一套系统的研究方法,对源语和目标语的文学系统的关系进行比较性描述研究,主要分四步进行:初始数据的比较、宏观层次的比较、微观层次的比较和系统语境的规范。在此研究方法的关照下,本文首先回顾了《孙子兵法》英译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以及描写译学在国内的应用,然后从描述性翻译研究的视角对《孙子兵法》的两个英译本进行对比分析,系统地考察了两个英译本不同的特色,并在系统语境的关照下探讨了造成这些差别的主要原因和影响翻译的一系列重要因素。
  本文包括六个部分。第一章主要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以及结构框架。第二章综述了前人对《孙子兵法》英译研究的内容,并总结了描述性翻译研究在国内的应用情况。第三章具体阐述了论文的理论框架,描写译学的发展历程及方法论,并补充了与论文相关的一些理论概念,如改写理论中的赞助人、特有话语以及译者的主体性。第四章对《孙子兵法》及两个英译本进行了详细介绍。第五章是论文的主体部分,从描述性翻译研究的视角对两个英译本进行了个案研究,依次从初始数据、宏观层面、微观层面进行对比,最后结合系统语境探讨了造成译本差异的一些主要因素。最后一章对本研究的成果进行了总结。
  研究表明,格里菲思的译本表现出浓厚的归化特色,而林戊荪的译本则表现出明显的异化特色。此外,格里菲思的译本和林戊荪的翻译分别呈现明显的军事风格和文化风格。进一步研究表明,格里菲思的赞助人主要是一些军界人士,而林戊荪的赞助人则是出版《大中华文库》的外文出版社,从而导致了前者专注于译介军事思想策略,后者致力于对外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并使得两位译者在处理特有话语时也分别采用了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策略,从而造成了译本之间的巨大差异。最后,《孙子兵法》不断被重译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每个译者的翻译目的和目标读者不同,而非译本质量优劣问题。论文最终提出,格里菲思和林戊荪的译本分别采用了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策略,结果成功地实现了各自的翻译目的,分别满足了英语读者和中外读者的需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