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释意理论视角下中国文化特色词语的口译技巧——基于2007-2016年总理记者招待会口译
【6h】

释意理论视角下中国文化特色词语的口译技巧——基于2007-2016年总理记者招待会口译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和语料收集

1.4 论文框架

2.释意理论

2.1 前人研究回顾

2.2 释意理论的诞生与发展

2.3 释意理论的基本观点

2.3.1 翻译的层次

2.3.2 翻译的对象

2.3.3 翻译的过程

2.3.4 翻译的目的

3.记者招待会中的中国文化特色词语及其口译

3.1 翻译与文化

3.2 中国文化特色词语

3.2.1 中国文化特色词语的定义

3.2.2 总理记者招待会中的中国文化特色词语

3.3 总理记者招待会口译

4.问题讨论

4.1 释意理论下中国文化特色词语的口译技巧

4.1.1 省译

4.1.2 增译

4.1.3 解释(释义)

4.1.4 对应表达

4.1.5 直译

4.2 关于释意理论指导口译活动的几点思考

4.2.1 讲话人讲话中个人特点的等值

4.2.2 ‘得意忘言’的例外

5.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展开▼

摘要

每年三月份举行的总理记者招待会都是总理和媒体记者平等互动的重要机会,也是树立中国政府形象、宣传及澄清中国公共政策的重要公共平台,口译员在总理和记者的交流中起着不可替代的桥梁作用,译员须在极短时间内理解发言人的信息内容,建立与发言人之间的联系,还要将接收到的信息清楚地表达出来,建立与听众之间的联系,如此才能实现发言人与听众之间的顺畅交流,达到交际目的。在答记者问时,总理经常会用一些反映中国特色文化、国情及思维模式的词语,准确而传神地口译出这些词汇对实现跨文化交流以及传播中国文化具有重要意义。鉴于记者招待会口译实时性和准确性的要求,译员必须选取高效率且能保证口译高质量的口译技巧。
  本文选定释意理论为理论基础,搜集了2007至2016年的总理记者招待会口译的文本作为语料,采用了定性分析法和案例研究法对口译文本进行了探究。释意理论强调脱离语言外壳,该学派认为翻译要经历‘得意忘言’的过程,这样翻译才能准确易懂,该理论对口译活动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能帮助译员解决跨文化交流中遇到的障碍。在该理论的指导下,笔者选取典型实例进行了分析,提炼出了中国文化特色词口译的技巧:省译、增译、解释(释义)、对应表达、直译,以及在运用该理论时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在总理记者招待会的口译现场,口译员采用的技巧直接关系到了口译的质量,在释意理论指导下提出的口译技巧会帮助译员高效而准确地捕捉到发言人的意思,用符合译入语习惯的话语重新表达出该意思以及讲话人在讲话中的个人特点。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