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昆曲与晚明江南士人之身份话语表达——以祁彪佳为中心
【6h】

昆曲与晚明江南士人之身份话语表达——以祁彪佳为中心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研究现状

(一)历史学视野下的昆曲研究

(二)晚明江南士人研究

(三)祁彪佳研究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昆曲与晚明江南社会

一、昆曲的诞生

(一)南音北渡:“大礼议”后的宫廷戏剧新格局

(二)雅乐起江南:晚明昆曲的兴盛

二、由昆曲构建的文化空间

(一)昆曲的礼乐与话语功能

(二)曲家与观者:士大夫的逸乐

(三)虎丘曲会:晚明江南的高雅狂欢

小结

第二章 昆曲与祁氏家族及其日常

一、祁氏家族概况

(一)山阴祁氏:家族与地望

(二)姻亲会稽商氏

二、传承与痴迷:祁承爜与澹生堂曲类藏书

三、祁氏家班与家族曲事

(一)昆曲家班

(二)祁氏家班与家族曲事:“戏愿”与家族日常

小结

第三章 祁彪佳之昆曲创作

一、空间与话语:远山堂与寓园

二、祁彪佳昆曲作品与主张

(一)剧本:以《玉节记》、《鱼儿佛》为中心

(二)曲论:《远山堂曲品》与《远山堂剧品》

三、祁彪佳之戏曲功能观

小结

第四章 昆曲与祁彪佳之社交

一、与曲家之唱和:术业与雅趣

二、与亲友之赏鉴:逸乐与群落

三、于仕途之思虑:以曲言政与臧否褒贬

小结

第五章 曲政合一:祁彪佳社会活动与思想实践

一、入世与出世:政治退避与自我实现

二、“小捄”:施善教化与厉禁优伶

三、弘光曲事与殉节

小结

结语 时代、区域与士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探寻昆曲艺术的发展史,其渊源可回溯至宋元时期之南曲与杂剧。至明代前中期,官方礼乐格局经历了由稳固沉寂到喧嚣靡乱态势的转变。嘉靖“大礼议”事件重建官方礼乐秩序,促使昆曲应运而生,至晚明时期于江南发展至鼎盛。昆曲构建了独特的日常文化空间,展示出戏曲的礼乐与身份话语功能。从创作到观赏,可言昆曲为士大夫阶层专属的逸乐方式。虎丘曲会作为高雅的艺术狂欢,是晚明江南昆曲发展盛况的历史佐证。
  祁彪佳作为晚明江南名士,具有突出代表性。其平生与昆曲结下不解之缘,昆曲为其身份话语重要表达方式。祁彪佳与其妻商景兰之结合,使山阴祁氏与会稽商氏两江南地方望族形成珠联璧合之势,家族地望进一步提高。祁氏之家族文化与澹生堂藏书楼,积蓄了丰富的家族戏曲文化底蕴,对祁彪佳产生重要影响。昆曲深刻融入祁氏家族日常,昆曲家班曲演频繁,还戏愿等曲事活动显示出其家族文化秩序与风貌。祁彪佳日常主要于远山堂、寓园两处进行昆曲创作,于有形的文化空间内形成无形的身份话语空间。通过写作改编《玉节记》、《鱼儿佛》等剧目,祁彪佳在艺术创作的同时表达个人对时事的讽喻与褒贬。基于对高雅文化传承的隐忧,祁彪佳编著《远山曲品剧品》,于其间传达个人价值见解与戏曲功能观。以昆曲为联结脉络,祁彪佳构建起个人日常社交网络。通过与曲家之唱和互动,表达对戏曲术业的追求与自身的高雅文化情趣。通过与亲友之鉴赏观剧,在享受逸乐的同时形成了固定的士人雅文化社交群落。通过品阅剧本书目,评论剧情之余传达出个人仕宦心态。祁彪佳于社会活动与实践中,从不同角度表现出对于昆曲不同的接受态度。一方面积极享受观剧之乐,借其实现由入世到出世的心态转变。另一方面,因地方社会风气教化之需,支持官方厉禁戏曲优伶举措。而归根结底,皆是出于仕宦与士绅身份属性的行为话语表达。祁彪佳晚年参与曲事渐少,不复昔时逸乐盛况,折射出其自身生涯末路与晚明江南社会之晚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