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当代文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课文选编变迁及教学影响研究
【6h】

当代文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课文选编变迁及教学影响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第一章 当代文学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变迁历史中的浮沉

第一节 “十七年”及文革时期文学的发展与中学语文教材编写的疏离与统一

(一)建国初年:“时文”入选教材的政治意义

(二)“十七年”:文学与语文教材的统一与背离

(三)“文革”时期:语文教育与文学的发展“脱轨”

第二节 新时期被中学语文教材疏远的当代文学

(一)1978-1986:教材一体化时期当代文学与中学语文教材的微妙关系

(二)1987——1999:思想冲击期时代性与经典性的对抗

第三节 新世纪新课改背景下的当代文学课文的“繁荣”与“尴尬”

(一)新课改时期当代文学作品的“教育春天”

(二)新课改时期当代文学作品“繁荣”背后的“尴尬”

第二章 当代文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价值

第一节 母语学习鲜活的素材

(一)鲜活的语言学习素材

(二)有共鸣的作文学习启示

第二节 文学教育富有生命力的范本

(一)多元探索期人文精神的张扬

(二)素质教育下文学教育的与时俱进

(三)创新时代思考力、创新力的启发

第三章 当前中学语文教育中当代文学作品的教学策略

第一节 将“当代文学”的概念引入中学语文教育

(一)中学语文教育中“当代文学”概念的缺失

(二)确立“当代文学”概念对中学语文教育的影响

第二节 提升当代文学选文的优质性与教材编排的合理性

(一)正确处理“经典”与“当代”的关系

(二)选文文质兼美,编排合理自然

第三节 重视文学教育与提高教师的素养

(一)应试教育与文学教育的兼顾

(二)提高教师的当代文学素养

结语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六十余年间,当代文学与中学语文教育进行着长期的无声对话,在彼此的领域互相影响,各有促进。中学语文教材是当代文学作品传播、再阐释和“经典化”的途径,当代文学为中学语文教育提供鲜活的母语学习素材和富有生命力的文学教育范本。当代文学在中学语文教材中的选编变迁与当代文学史的建构以及中学语文教育史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当代文学对于当代中学语文教育有着不可缺席的意义。
  本文旨从对当代文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选编及教学影响分析,寻找当代文学之于中学语文教学的意义,并结合具体课文从母语学习、文学教育、人格塑造以及思考力、创新力的培养角度探究,解析当前历史背景下当代文学在中学语文教育中应承担和可承担的价值和责任,唤起中学语文教育中畸形缺失的当代意识,并力求多角度探索当代文学作品在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使得当代文学可以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发挥最大价值,为教材的编写和语文教学实践提供新的启示。同时,透过教材选编的变迁,洞察文学史建构的复杂因素,在真正触摸中国当代文学错综复杂的历史根茎中,理解文学的当代命运,为语文教育和当代文学的当下及未来找到更广阔的发展道路。
  本文研究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当代文学在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选编变迁、当代文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影响和价值、当前中学语文教育中当代文学作品的教学策略,分别探究历史因素、效果影响、实践策略。在对课文选编变迁的研究中,采用纵向研究和横向对比相结合的方法,以文革、改革开放和新世纪为三个时间节点,分为文革前、改革开放新时期以及新世纪三个大的时间段,同时在三个大的时间段里又根据时间因素和教材编写特征分为六个小时间段一一探究每个时期中学语文教材对当代文学课文的不同态度和影响取舍的因素。在对当代文学作品教学影响和价值的研究中,从母语学习和文学教育两个方向入手,分为语言学习、作文训练、文学教育、人文素质培养和创造力思考力培养五个方面,多角度解析当代文学之于中学语文教育的重要意义。在实践策略研究部分,则采用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相结合的方法,分别提出当前语文教育中“当代文学”概念的缺失、选文“经典”与“当代”关系处理不当、教师当代素养缺失等问题,并一一提出解决策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