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汉语空间介词与僧伽罗语对应形式对比研究
【6h】

汉语空间介词与僧伽罗语对应形式对比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本文题旨与研究意义

1.2.1 本文题旨

1.2.2 研究意义

1.3 理论背景与研究目标

1.3.1 理论背景

1.3.2 研究目标

1.4 研究对象与语料来源

1.4.1 研究对象

1.4.2 语料来源

1.5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研究综述

2.1 汉语空间介词宏观研究

2.2 汉语空间介词微观研

2.3 僧语名词“格”的研究

第三章 汉语空间介词和僧伽罗语介词

3.1 汉语空间介词及其类别

3.1.1 汉语空间介词的概念

3.1.2 汉语空间介词的类别

3.1.3 汉语空间介词的地位

3.1.4 汉语空间介词的语法特征

3.1.5 汉语空间介词的句法环境

3.2 僧伽罗语的介词

3.3 僧语名词的“格”

3.3.1 僧语名词“格”的概念

3.3.2 僧语“格”的类型

第四章 汉语空间介词“在”、“到”与僧语的对应形式

4.1.1 “在”和僧语格助词、时位词对比

4.1.2 “在”固定格式与僧语表达方式的对比

4.1.3 小结

4.2 介词“到”与僧语对应彤式的语义和功能

4.2.1 “到”的词性

4.2.2 “到”的语义、句法分析

4.2.3 “到”和僧语对应表达方式的语义与功能对比

4.3 小结

第五章 汉语空间介词“从”、“自”与僧语的对应形式

5.1.1 表示起点

5.1.2 表示路线或处所

5.1.3 靠示来源或由来

5.2 介词“自”与僧语对应形式的语义和功能

5.3 小结

第六章 汉语空间介词“由”、“离”与僧语的对应形式

6.1.1 “由”与僧语格助词、时位词的对比

6.1.2 “由”表示源头、质料、构成的成分

6.1.3 表示责任承担者的介词“由”

6.1.4 表示发展变化、原因、方式的介词“由”

6.2 介词“离”与僧语对应形式的语义与功能

6.2.1 使用从格形式

6.2.2 表示时间距离

6.2.3 表示目标距离

6.3 小结

第七章 汉语空间介词“向”、“往”、“朝”与僧语的对应形式

7.1.1 表示方向、处所

7.1.2 表示对象、目标

7.2 介词“往”与僧语对应形式的语义与功能

7.2.1 表示方向、处所

7.2.2 表示目标、终点

7.3 介词“朝”与僧语对应形式的语义与功能

7.3.1 表示方向

7.3.2 靠示对象

7.4 小结

第八章 汉僧空间介词概念表达方式对比研究的价值

8.1 语言类型学价值

8.2 语言翻译价值

8.2.1 翻译方式

8.2.2 常见问题

8.2.3 解决办法

8.3 语言教学价值

8.3.1 对比分析

8.3.2 教师素质

8.3.3 强化练习

8.3.4 循序渐进

8.3.5 教材编写

9.1 本文的基本认识

9.2 本文研究的不足

9.3 后续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僧伽罗语深受古印度梵文以及巴利文的影响,它和梵文、巴利文一样,都具有格的变化。当使用僧伽罗语遣词造句时,需要清楚格在句子中用法及变化。汉语是汉藏语系的语言,它是没有格的变化,这一点就和僧伽岁语的句法是截然不同的。因此用汉语造句时,看不见词本身的变化,而是在句中相应的词前面或后面加入某个词(通常是虚词)来表达句义。所以汉语句子成分与僧伽罗语句子成分存在较大差异。
  在学习汉语和汉语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汉语介词习得是学习汉语的难点之一。中国关于汉语空间介词的研究成果甚多,但关于汉语空间介词在僧伽罗语中的对应表述却暂无人涉及。分析型的汉语和粘着型的僧伽罗语的一大区别主要表现在介词方面。现代汉语缺乏严格的形态变化,表现语法意义和句法结构关系主要靠语序和虚词这两个手段,尤其是借助于介词,而在僧语中句法关系的表达则是借助于时位词和格。基于这两种语言在空间介词特点的对比,本文从类型学角度,得出了汉僧两种语言在空间关系表达手段上的差异。
  本文拟以“汉语空间介词与僧伽罗语对应形式对比研究”为题,旨在探求两种语言在空间关系表达上的基本特点,分析汉语基本空间介词在表达上的特点和规律,以及它们与现代僧语对应形式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本文重点选择了汉语中9个常用的空间介词“在、到、从、自、由、离、向、往、朝”,对这9个基本空间介词的语义和用法与僧语相应的表达方式进行对比考察。
  本文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分析语料,对汉语介词同僧语相应表达形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归纳。我们以微观研究为主,描写了上述介词的相应僧语对应形式的语义、功能及语用特点,解释了不同语言中空间关系表达形式上的“同”和“异”,并概括总结了双语语法应用上的特点。
  我们还在此基础上概括了人类空间关系系统中汉、僧语空间关系表达的形式和方法,同时考察了现代汉语基本空间介词在现代僧语中相应表达形式的出现频率。我们认为,汉语虽然缺乏形态格标记,但介词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格的缺失。
  本文希望借助汉僧对比分析,使学生对汉语介词的特点有更为深入的了解。同时试图通过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引入同义介词教学法,为斯里兰卡学生介词的学习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