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大课程理念的高中地理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6h】

基于大课程理念的高中地理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1 研究背景与方向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相关研究进展

1.2.2 国内相关研究进展

1.3 研究方案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4 技术路线

1.3.5 研究方法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课程概念

2.1.2 大课程

2.1.3 地理大课程

2.2 理论基础

2.2.1 学习迁移理论

2.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3 多元智能理论

3 大课程理念下的地理课堂观察量表

3.1 观察量表的目的

3.2 观察量表依据的原则

3.3 观察量表的初步设计

3.4 专家咨询与确立

3.5 运用观察量表实践

3.6 观察量表结果与分析

3.6.1 主要亮点

3.6.2 存在问题

4 大课程理念下的地理教学应遵循的原则及策略

4.1 大课程理念下的地理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4.2 其他科学知识渗透的意义及方法

4.3 自然科学渗透地理教学的策略

4.4 人文科学渗透地理教学的策略

4.5 工程技术渗透地理教学的策略

4.5.1 学生地理空间结构分析能力的培养

4.5.2 培养学生对地理信息的综合分析能力

4.6 社会生活渗透地理教学的策略

5 大课程理念下的《城市的空间结构》教学实例

5.1 教学目标

5.2 教学重难点

5.3 教学方法、手段

5.4 教学过程

5.5 学生使用观察量表观察结果

6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当前,中国教育改革的大趋势是培养综合型人才,对于地理学科来说,国外的教学早已不是单一地教授地理知识,而是将多学科知识糅合进地理大学科中,因而我国将大课程理念植入地理教学中,不仅顺应了教育改革趋势,也与国外教学理念不谋而合。但目前国内尚无系统地对大课程予以研究,大课程的实施在理论与实践上更有着种种乱象。因而,本文给地理大课程做了一个界定,即地理大课程指的是地理科学与其他科学之间在课程内容上相互吸收、借鉴,在社会生活上相互影响、联系密切,在思想方法上有结构性、逻辑性、统一性思维,使整个课程综和各科而又有自己的人地关系特色,重点在于让学生自主学习,身心都能得到发展。
  本文分为6大部分。第1部分关乎本文的研究意义、研究方案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部分,对相关概念予以界定并阐明大课程理念的教育理论基础;第3部分,笔者设计了大课程理念下的地理课堂观察量表,并用此量表对部分课堂进行了观察实践,加之对全校地理教师的访谈,结果表明:大部分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会运用并且不排斥运用其他知识作为地理教学辅助,但并不系统,而且也不一定高效,学生的积极性与教师的课堂把握能力密切相关。第4部分,针对之前发现的问题,笔者提出了大课程理念下的地理课堂教学应遵循的原则(联系性原则,新颖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具象化原则)、其他科学知识渗透意义、方法及有效教学策略,在这些原则的基础和渗透方法上针对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工程技术、社会生活4大方面提出不同的教学策略及具体教学建议,并对教材上相应的知识点进行了梳理;第5部分,以中图版必修2《城市的空间结构》这一课为例,对大课程理念进行了具体的实践,指出了该教学过程是如何体现大课程理念的原则和渗透方法的,并让学生使用观察量表观察记录;第6部分,对本文进行研究成果整合及思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