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清末预备立宪视野下的地方自治研究
【6h】

清末预备立宪视野下的地方自治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绪言

一 宪政思维下的地方自治

(一)地方自治体系与流派分析

1.地方自治的概念

2.地方自治的体系

3.地方自治的流派

(二)地方自治与宪政

1.地方自治是民主宪政的基础

2.地方自治平衡国家政治与社会之间的权力

3.地方自治推行因地制宜的行政,强化公民向心力

二 清末地方自治的兴起

(一)中国传统地方制度设计和地方自治理念

1.传统的专制政体

2.“官绅合治”的双轨政治

(二)清末西方地方自治思想的输入与传播

1.甲午战争前——地方自治思想之输入

2.戊戌时期——地方自治方案之孕育

(三)清末预备立宪与地方自治的兴起

三 清末预备立宪与地方自治立法

(一)清末地方自治章程的颁布

(二)清末地方自治章程特点

四 清末地方自治的实践——以汉口和苏州为例

(一)汉口地方自治实施情况

1.清末汉口自治团体

2.地方自治运动的开展

3.汉口地方自治运动的意义

(二)苏州地方自治实施情况

1.苏州自治活动的开始

2.江苏省谘议局议员选举

3.苏州市民公社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清末地方自治运动是晚晴预备立宪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随着中国人对西方民主政治制度认识的加深而进行的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其目的在于改变传统君主专制统治,促使中国走上民主的现代政治的道路。现代国家的构造,必然涉及中央与地方、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调整,涉及社会结构与阶级结构的组建。涉及中央与地方的政权组织形式,分配社会政治权利,以创建平衡协调的政治基础,实现社会整合与稳定,不仅是新兴政治势力积极思索的问题,也是清朝统治者急需解决的挑战。清末地方自治是近代中国宪政革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方政治民主化的重大尝试。
  本文主要分四个方面对清末地方自治进行分析:第一部分从宪政的角度解析地方自治的概念,通过对地方自治的体系和流派进行梳理,得出地方自治与宪政之间的关系。第二部分解析地方自治是如何在清末兴起的,通过对传统中国地方制度设计和自治理念的整理,分析清末地方自治思潮的输入与传播。第三部分主要叙写清末预备立宪下制定的相关的地方自治章程,并对这些章程进行分析,得出其特点。最后一部分对清末地方自治的实践情况进行探讨,主要以汉口和苏州的自治情况为例,分析晚清地方自治活动的特点和实质。在结论部分通过思考当代中国社会和政治,探讨清末地方自治为当代我们留下的宝贵意义和启发。
  对清末地方自治进行学术探讨,不但有理论意义,而且有现实意义。通过对清末地方自治的研究得出,在经济政治发展不平和的中国应协调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构建良性的国家——社会关系,可以借鉴其实践中有益的思想和经验。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