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PM2.5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6h】

PM2.5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空气细颗粒物PM2.5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研究背景

材料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图表

第二部分 吸烟状况和基因多态性在COP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研究背景

材料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图表

第三部分 综述:空气颗粒物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附录博士在读期间发表的研究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研究分为二部分:
  第一部分、空气细颗粒物PM2.5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研究目的】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增加与空气颗粒物污染相关,但机制尚未阐明。本研究旨在探讨空气细颗粒物PM2.5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相关作用机制。
  【研究方法】
  我们首先在城市(高 PM2.5区)与农村(低 PM2.5区)之间进行了人群研究,以观察不同 PM2.5水平对人群 COPD发病率的影响以及在吸烟状况下对COPD发病的作用。接下来在细胞水平,我们运用不同浓度梯度的PM2.5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进行刺激,然后应用 ELISA法和免疫印迹法对目的蛋白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同时,在动物水平,将24只C57BL/6小鼠(雄性,6-8周,18-20g)随机分为四组:①对照组:小鼠暴露于净化的空气中;②香烟烟雾暴露组:小鼠被动吸烟(1小时/次,2次/天,5天/周);③PM2.5暴露组:小鼠被动吸入PM2.5(6小时/天,5天/周);④PM2.5+香烟烟雾暴露组:小鼠被动吸入PM2.5同时被动吸烟。为了更好的模拟个体寿命的实质持续时间内COPD发生发展过程,我们进行了周期长达10个月的建模。用AniRes2005动物肺功能分析系统测定各组小鼠的肺功能。行肺组织HE染色观察小鼠肺组织形态结构改变以及肺组织炎症细胞浸润情况。应用ELISA、免疫组织化学、天狼猩红染色等检测小鼠肺组织中目的蛋白的表达情况。
  【实验结果】
  在人群研究中,我们发现 PM2.5对人群 COPD发病率的影响随其大气浓度的不同而不同,而且 PM2.5与吸烟有协同促进人群 COPD发病的作用。在细胞水平,PM2.5能上调炎性因子IL-6和IL-8及MMPs、TGF-β1和纤维连接蛋白等参与肺实质和气道重构的COPD标志性蛋白水平。在动物模型中,长期 PM2.5暴露能诱导肺功能下降、肺气肿改变和气道炎症性改变。同时,PM2.5能进一步增强吸烟所致的COPD炎症、气道重塑以及肺功能下降。动物在体实验再次验证并探讨了 PM2.5在COP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实验结论】
  本研究从人群水平、细胞水平和动物水平验证了空气细颗粒物PM2.5在COPD发生发展中的重要影响以及其增强吸烟致 COPD改变的作用及其相关作用机制。我们发现长期PM2.5暴露能诱导肺功能下降、肺气肿和气道炎症性改变。此外,长期PM2.5暴露能进一步加重吸烟所致COPD改变。
  第二部分、吸烟状况和基因多态性在COP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研究目的】
  既往研究表明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在 COPD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如位于HHIP基因的多态性位点是COPD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此外,环境因素如吸烟是COPD的主要危险因素,在COPD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吸烟状况与遗传因素及其相互作用在COPD发生发展中的重要影响。
  【研究方法】
  通过肺功能测试及其他纳入标准,我们从超过25,000名研究对象中挑选了306例COPD患者和743例健康对照个体。所有挑选的研究对象有2年以上的慢性咳嗽史或有吸烟量在20包/年以上的吸烟史。我们运用TaqMan-MGB探针的方法对所有纳入研究的研究个体在位于HHIP基因上的3个SNP(rs7654947、 rs11100865和rs12504628)进行了基因分型。在长达8年的随访研究后,我们对所有的研究对象进行了戒烟教育,其中155例COPD患者和307例健康对照个体成功戒烟。接下来,我们继续对研究对象进行长达10年的随访研究。
  【实验结果】
  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与健康对照群体相比,COPD患者的FEV1比值下降更为明显。同时,对于多态性变异位点rs7654947,CC型基因和CT型基因研究个体的FEV1比值较TT型基因的研究个体的FEV1比值有显著下降。同时在亚组分析中,与戒烟亚组相比,未戒烟亚组中,COPD个体FEV1降低更明显。
  【实验结论】
  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HHIP上的多态性位点rs7654947与COPD发生发展和肺功能下降可能相关。而且,吸烟和遗传多态性对COPD的发病及肺功能的下降具有协同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