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经穴疏导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6h】

经穴疏导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缩略词表

前言

一、临床研究

1.1 临床资料

1.1.1 一般资料

1.1.2 诊断标准

1.1.3 中医证候分型标准

1.1.4 病情分级标准

1.1.5 纳入标准

1.1.6 排除标准

1.1.7 脱落及剔除标准

1.1.8 疗效评价标准

1.2 治疗方法

1.2.1 治疗组

1.2.2 对照组

1.3 统计学处理

1.4 结果

1.4.1 总体疗效评价

1.4.2 CSA功能评价量表评分比较

1.4.3 CSA临床评价量表评分比较

1.4.4 两组治疗前后TCD检查结果比较

1.5 安全性评价

二、讨论

2.1 祖国医学对CSA的认识

2.1.1 祖国医学对CSA病名的认识

2.1.2 病因病机

2.1.3 病位及归经

2.1.4 古代医家治疗眩晕的概况

2.1.5 目前推拿手法治疗CSA的概况

2.2 现代医学对CSA的认识

2.2.1 椎动脉

2.2.2 病因及发病机制

2.2.3 椎动脉型与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鉴别

2.3 关于疗效

2.3.1 总体疗效分析

2.3.2 CSA功能及临床评价量表评分比较

2.3.3 TCD检查结果分析

2.4 本研究治疗机理探讨

2.4.1 中医诊治观念及原理

2.4.2 中医经络理论

2.4.3 经穴疏导推拿治疗理念及手法

2.4.4 本研究经穴选择与手法解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综述

附录B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观察运用经穴疏导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
   方法:将100例确诊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患者纳入研究,所有病例根据Doll's临床病例随机表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运用经穴疏导推拿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两组均每日治疗一次,六日休息一日,连续治疗14日为一个疗程,疗程结束后通过临床症状分析,临床及功能积分比较,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比较进行疗效评估。
   结果:100例病人中,治疗过程中脱落7例,实际完成治疗的病例数为治疗组48例,对照组45例,两组病例数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病程、功能和临床积分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总体疗效比较:治疗组痊愈10例,显效19例,有效16例,无效3例。对照组痊愈4例,显效8例,有效24例,无效9例;治疗组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有效率73.33%,两组有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愈显率分别为60.43%,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通过功能评价量表评分分析,两组在疗程结束后积分状况均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两组均能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功能状态,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通过临床症状评价量表评分分析,两组在疗程结束后积分状况均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两组均能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体征、生活及工作和社会适应能力,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对基底动脉,左、右椎动脉血流检测分析,两组在疗程结束后基底动脉和左、右椎动脉血流速度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经穴疏导推拿手法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恢复颈椎的生理功能,提高愈显率;经穴疏导推拿手法能够增加患者基底动脉和左、右椎动脉的血流速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