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初中班级学生“小团体”现象的调查研究——以大庆市第十七中学调查为例
【6h】

初中班级学生“小团体”现象的调查研究——以大庆市第十七中学调查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相关研究文献概述

四、核心概念界定

(一)班级

(二)小团体

五、主要研究方法

(一)调查研究法

(二)观察法

(三)文献研究法

(四)个案研究法

第二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非正式组织理论

二、班级理论

(一)学习性

(二)不成熟性

(三)教育性

(四)社会性

(五)自我管理性

第三章 初中班级“小团体”调查设计与实施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假设

三、调查样本

四、调查工具

(一)调查问卷设计

(二)访谈提纲设计

五、调查实施

六、问卷调查获得基本数据情况

七、访谈调查的结果

第四章 调查结果讨论分析

一、初中班级“小团体”存在状况及类型

二、初中班级“小团体”的成因

三、初中班级“小团体”对班集体的影响

第五章 对班级“小团体”引导的策略建议

一、增强班级大集体的凝聚力,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

(一)班级文化建设与班级凝聚力建设息息相关

(二)精心组织集体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三)在大集体的环境中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

二、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三、学生参与班级管理,树立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声明

致谢

展开▼

摘要

初中班级学生“小团体”是教育活动中必然存在的一种现象,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它是相对于正式组织团体而言的。它的存在对中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和社会化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在面对学生群体的过程中,不但要关注正式组织团体的教育,同时应该更好地处理好与“小团体”之间的各种关系和相关事宜。但在实际整体教育大环境中,作为教育工作者对待学生“小团体”的认识和关注远远不够,即便是有关注,也仅仅停留在由于学生“小团体”造成的负面影响的处理。学生“小团体”对于其中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言,有着意义深远的影响,所以对它的关注度不够,会引发一系列负面的学生问题。学校要向全体同学进行系统的社会化教育,就要更多的关注学生“小团体”的发展和影响。作为教师应当充分的认识到学生“小团体”的存在和所起的作用,同时需要理解和尊重这一团体。学生“小团体”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每一个教育者应该正确引导消极的学生“小团体”,化消极变正向,同时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能动作用,这是有着划时代的历史教育意义的。
  本文从六个部分对初中学生“小团体”进行研究。首先是对班级,和初中学生“小团体”核心概念进行界定。班级是依据在班级授课中所针对的培养目标和教育规范共同构建的,是学校进行教学的基本单位,也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教育形态。文中所探讨的“小团体”(small group)被西方理论界称之为“非正式组织”(informal group)。而组织和群体在组织行为学中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其次通过提出假设:在班级中存在着“小团体”,并且有一定影响。接着进行调查研究,主要通过设计调查问卷,问卷的实施和回收,进行个别学生访谈,总结相关数据,确定班级中的确存在“小团体”现象,并且对班级确实存在相当大的影响。
  最后是依据总结的相关数据,从初中学生“小团体”的成因,类型,规模,态度等维度进行分析,研究产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通过分析研究获得结论,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接受和正视班级中存在的学生“小团体”,做到尊重和理解他们,通过教育手段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观念,形成由消极转化成积极的社会化的影响,促进他们朝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达到教育转化的目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