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符号统治下的真实性消亡——鲍德里亚消费社会理论研究
【6h】

符号统治下的真实性消亡——鲍德里亚消费社会理论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一、 绪论

(一)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 选题的目的

2、 选题的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1、 国内外理论界研究现状

2、 代表性研究成果的简要评价

(三) 研究方法和理论创新之处

1、 研究内容

2、 研究方法

二、 消费社会理论形成的背景

(一) 消费社会理论的实践基础

1、 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2、 媒介技术飞速发展

(二) 消费社会理论的文化氛围

1、 马克思“消费生产”理论

2、 商品拜物教和异化理论

3、 符号理论的影响

三、 反客为主的符号世界

(一) 被重新定义的“消费”

1、 消费的含义

2、 消费社会的含义

(二) 消费社会的控制机制

1、 无形的枷锁

2、 符码操纵和制造消费

3、 消费划分社会层级

4、 无意识中的广告驱动

(三) 真实性消亡

1、 平等消费背后的不平等

2、 自由消费欲望表面下的控制链

四、 人在消费中的主体性丧失

(一) 人的主导地位丧失

(二) 自我认同方式的转变

五、 鲍德里亚消费理论对我国的启示意义

(一) 鲍德里亚消费理论的评价

1、鲍德里亚消费理论的积极贡献

2、鲍德里亚消费理论的局限性

(二) 我国消费与文化领域现状

1、 拜金主义、奢侈消费风气盛行

2、 浮躁文化氛围下精神匮乏

(三) 对我国社会建设的启示

1、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2、 树立理性消费观

六、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及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主要通过研读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对其代表思想“消费社会”理论进行了分析和探究。文章试图对消费社会理论形成的背景进行解读。在客观环境方面,西方资本主义抓住二战后的和平发展机遇,生产力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商品极其丰富。人们的消费需求从原本的使用价值向符号价值倾斜。在此背景的影响下,鲍德里亚认为此时的社会已经从原来的生产型社会转变为消费社会。在文化氛围方面,鲍德里亚受到了传统马克思消费生产理论、罗兰·巴尔特的符号学理论以及商品拜物教和异化理论的启发。本文对鲍德里亚语境中的“消费”、“消费社会”两个名词的新定义进行了诠释,并对消费社会中符号统治的机制进行了论述。符号利用“全套的物”构成无形锁链,加上媒体广告在人们无意识层面的驱动,使人产生仍处于主导地位的错觉,进而陷入符码编造的“个性”、“品味”、“地位”等价值陷阱。人在丧失了主体性的同时,也失去了对真实性的认知。另外,本文分析了消费社会的特征。首先,在消费社会中,人们盲目追求符号制造的差异性,实际上却造成了消费的不平等和不自由。其次,广告传媒在消费社会中泛滥。文章探讨了符码统治下人的主体性丧失过程及新的认同机制的建立过程。这是鲍德里亚消费社会理论想要阐述的重点。文章最后通过对鲍德里亚消费社会理论的评价,结合我国当代社会中存在的种种消费问题,可以得出人们的消费行为呈现出崇尚奢侈品和攀比的特点,甚至文化领域也被浮躁的氛围入侵。本文根据上述内容提出了鲍德里亚的思想对我国在社会建设中的两点启示:第一,关注人们的精神世界,第二,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