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
【6h】

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可能的创新

1.4 论文结构

第二章 理论依据

2.1 研究性学习的建构主义模式

2.2 发现学习理论

2.3 生理和心理学基础

2.4 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

2.5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及主体性教育理论

2.6 研究性学习与物理教学的关系

第三章 高中物理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现状调查

3.1 调查设计

3.2 调查统计

3.3 调查结论

第四章 高中物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验研究

4.1 研究设计

4.2 物理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途径

4.3 实践效果

第五章 总结与思考

5.1 研究总结

5.2 思考与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声明

展开▼

摘要

从古代先贤到教育大家,从启发式教学到探究式学习,均强调以“探究”为特征的教学方式。进入上世纪90年代,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为特征的课改理念,推出形式多样的探究式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首先由上海提出并先期实验。2000年1月,教育部颁布《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正式将“研究性学习”纳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向全国普通高级中学推广。
  然而,通过文献分析和调查统计发现:国内外关于研究性学习理念和功能研究的很多,在现实条件下常态实施的途径却较少,操作模式单一,教学效果也不理想,需要进一步进行系统分析和实践研究。
  本文针对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物理学科与研究性学习的关系出发,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发现学习理论、主体性教育理论等为基础,以物理学科教学为切入点,选取本人所教的高二(24)班学生为研究对象,设计研究方案,采用问卷调查、实践研究、案例分析等方法,创新了研究性学习在物理学科教学中的实施途径和教学模式,通过与对照班比较,对物理学科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途径和方式进行初步检验。
  研究表明:“课堂探究型教学、学科专题型研究、综合类课题研究”作为高中物理学科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三条途径是有效的,也是可行的。特别是“导学自主”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优化了教学流程,增强了教学活动的交互性,实验班学生不论是课堂参与度、目标达成度,还是课题研究的积极性都有明显改观,学习物理的兴趣明显提高,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得到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增强,研究性学习的理念正在转化为师生的自觉行动。
  研究局限:由于问卷调查覆盖面和研究方法所限,实践研究的有效性验证还不充分,需在后续的研究中,通过扩大调查、规范流程,完善机制,行动研究,提高研究信度,体现研究性学习的内涵要义和功能价值。

著录项

  • 作者

    刘新选;

  • 作者单位

    河南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河南师范大学;
  • 学科 学科教学(物理)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刘玉芳;
  • 年度 2011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物理;
  • 关键词

    高中物理; 研究性学习; 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