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困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研究——以宜阳县柳泉镇三所中学为例
【6h】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困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研究——以宜阳县柳泉镇三所中学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缘由及意义

1.2 相关概念的界定

1.3 研究现状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5 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之处

第二章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困生成因的调查与分析

2.1 调查对象内容和结果

2.1 调查数据分析

2.2 学困生非智力因素分析

第三章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困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具体策略

3.1 教师策略

3.2 教学策略

3.3 学生策略

3.4 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困生非智力因素的家庭策略

第四章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困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教学案例

4.1 小组合作教学案例与反思

4.2 分层次教学案例与反思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初中历史学困生成因调查问卷(学生卷)

附录B 学困生成因调查表(家长卷)

附录C 对学困生认识的调查问卷(教师卷)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如今,教育领域全面实行素质教育,推行改革课堂教学形式的教育理念,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而由此引发的学困生转化的问题也越来越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但由于学困生的成因不同和学生个体及地区环境的差异性,使学困生的转化只是一种浅层次的教学需求,不能发挥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再加上广大农村地区的师资力量不足,受升学压力影响,不重视历史课程等问题。因此,虽然许多历史教师下了不少功夫,但却收效甚微。如何有效的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困生的非智力因素,实现学困生的转化,进而促进学生的各个方面共同发展,已经成为在新课程理念下建构现代化课程体系下困扰历史教师的重要问题之一。要想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历史教师必须在教学工作中做到分清主次,着重培养和促进学困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使学困生在学习生活中树立良好的学习动机;激发和提升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使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同时,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激起学困生探索历史的欲望,进而优化他们的智力因素,为他们的转化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从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实践出发,结合历史课程特点,针对学困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提出几项有针对性的有效建议。通过教师、学生、家庭和历史教学过程,利用多方资源,将非智力因素培养有意识地贯穿于整个学困生的转化中,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达到促进学困生智力发展的目的,从而实现学困生的转变,进而提高全体学生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