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课文理解中的内隐类比推理研究
【6h】

课文理解中的内隐类比推理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关于学位论文独立完成和内容创新的声明及关于学位论文著作权使用授权书

引言

第一部分文献综述和问题提出

1文献综述

1.1课文阅读研究的理论及模型的演进

1.2类比研究的相关理论及模型

1.3课文阅读的研究方法

1.4当前研究

2问题提出、研究假设及实验构想

2.1问题提出

2.2研究假设

2.3实验构想

第二部分实证研究

1实验一

1.1实验目的

1.2实验方法

1.3结果

1.4讨论

2实验二

2.1实验目的

2.2实验方法

2.3结果

2.4讨论

3实验三

3.1实验目的

3.2实验方法

3.3结果

3.4讨论

第三部分总论

第四部分结论

第五部分本文的创新、不足及展望

1创新

2不足

3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展开▼

摘要

人们在探索未知世界的过程中,常常采用推理这种高级的认知加工方式。类比推理作为推理的一种形式,同样在人们认识未知领域中发挥着作用。认知心理学家常常使用故事、短文作为实验材料来研究类比、类比推理、类比迁移以及类比问题解决等问题。有关课文阅读的大量研究均表明,人们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常常对未知信息进行预测和推断。心理语言学家和认知心理学家已经对课文阅读中的预测推理、搭桥推理、归纳推理等推理形式做了大量研究,但没有关注课文阅读中的类比推理。另外在有关类比的研究中,被试常常意识到自己正在进行类比推理实验研究,因此无意识的类比推理(内隐类比推理)没有受到心理学家的重视。因此,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固定窗口技术、自定步调阅读等研究方法,探讨了课文阅读中的内隐类比推理,并对所得的结果进行深入讨论。 本研究包括三个实验,使用111quisit 2.0软件将全部实验编成程序。高中二年级学生作为被试,在电脑上完成所有实验。本研究的目的是,检验被试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对所读文章的理解和解释是否受到最近读过的、类似的文章的关系结构的影响。每一个实验都要求被试阅读一些简短的文章,目标文章与基础文章在关系结构上具有一定程度的类似。 实验一要求被试阅读一些短文,其中某些文章在结构上类似,检验被试在课文阅读中是否会无意识的毙基础文章中的结构特征映射到目标文章中,并对目标文章中的有关事实进行推理。实验二和实验三试图排除其他可能的解释。实验二通过修改实验一的基础文章,探讨在基础文章和目标文章关系结构类似的条件下,基础文章的结构信息和长时记忆中储存的有关基础文章的语义激活信息对目标文章的理解和推理的作用。由于在实验一和实验二中,被试是在阅读完文章之后对相关是非题进行判断的,这样被试对目标文章的理解和推理有可能发生在测试阶段,而不是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因此,实验三采用固定窗口、自定阅读步调的阅读时间法,采用电脑记录每个句子的阅读时间,监控被试对目标文章的实时加工(online processing),从而确认被试对目标文章进行推理的时刻。实验结果表明: 1.在课文阅读中,读者先前阅读过的文章对理解随后正在阅读的文章产生影响。 2.读者在头脑中建构了基础文章和目标文章的两个表征,并且将这两个表征中共同的关系结构映射起来,对目标文章中模糊之处作出类比推理,但被试没有意识到这个过程。 3.在基础文章和目标文章的结构类似的条件下,基础文章中激活的语义信息对理解目标文章影响不大。 4.即使读者事先不清楚阅读文章的目的,他们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也能够对文章进行实时理解和解释。也就是说,在无目的地阅读文章的情况下,读者仍然在头脑中建构文章的意义,利用自己的知识和先前文章中提供的信息,对文章作出符合自己想法的推理。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被试理解正在阅读的文章受先前阅读过的结构类似的文章的影响,并且不需要被试的精细加工或控制加工,因此这种理解是一种无意识的加工过程。 总之,本研究的三个实验对阅读中存在内隐类比推理提供了证据,课文阅读领域中的共振模型和类比研究中的MA/FAc模型可以对其提供满意的解释。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