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汉语概念的特征结构初探
【6h】

汉语概念的特征结构初探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引言

2 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

2.1 语义记忆的经典理论

2.1.1 层次网络模型

2.1.2激活扩散模型

2.2 语义范畴特异性损伤及相关理论

2.2.1种区知识假说

2.2.2感知/功能理论

2.2.3概念结构理论

2.3问题提出

3 实验一:特征特异性比较

3.1实验目的

3.2被试

3.3材料

3.4程序

3.5结果分析

3.6讨论

4 实验二:特征判断作业

4.1实验目的

4.2被试

4.3实验设计

4.4实验材料

4.5实验程序

4.6结果分析

4.6.1 正确反应时分析

4.6.2错误率分析

4.7讨论

5总讨论

5.1 汉语概念的特征结构

5.2 特异特征与共同特征激活的特点

5.3 两类概念的特征激活特点

6结论

7 不足与展望

7.1不足

7.2展望

8参考文献

9附录

后 记

展开▼

摘要

语义范畴特异性损伤是指在一些病人中表现出的对某个范畴的概念缺失,而其他范畴的概念则相对保存完好的现象。对于这一现象的解释,先后出现了种区知识假说,感知/功能理论,概念结构理论等。其中,概念结构理论和其他理论的重要不同之处在于概念结构理论认为语义记忆在大脑中并不是以不同的范畴为依据分布在不同的系统中。范畴分离现象的产生是由于概念之间的表征结构的不同所导致的。对英语中概念特征结构的研究结果支持概念结构理论的假设,汉语概念的特征是否也具有类似结构尚未有研究涉及。本研究以汉语为实验材料,通过两个实验考查了汉语概念的特征结构,并检验了概念结构理论的核心推论—生物类概念的特异特征的加工与其他特征(生物类概念的共同特征,非生物概念的特异特征和共同特征)的加工相比存在劣势效应,即使在正常人身上也是这样。 实验一使用特征列举的方法研究汉语概念的特征结构。实验中使用的概念包括生物类概念和非生物类概念两类,两类概念的熟悉度通过被试评定进行匹配。实验一得到了两类概念的特征表,通过分析发现非生物类概念的特征的特异性显著高于生物类概念的特征的特异性。与以英语为实验材料进行的研究结果一致。 实验二使用特征判断作业研究汉语概念的特异特征与共同特征激活的特点。实验材料来自实验一。使用E-Prime编写实验程序,要求被试快速而准确地判断后呈现的特征是否属于先呈现的概念,记录被试的反应时间和错误率。通过分析发现:在汉语概念中,生物类概念的特异特征的激活具有劣势效应,而非生物类概念的特异特征的激活则具有优势效应,结果不支持概念结构理论;生物类概念的特征的判断时间显著低于非生物类概念的特征的判断时间。结果支持种区知识假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