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激励理论与中学历史教学有效性研究
【6h】

激励理论与中学历史教学有效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四、创新之处

第一章 研究涉及的相关理论

一、内容型、过程型、行为改造型三大激励理论

二、教育激励与激励教育

三、教学有效性与历史教学有效性

第二章 研究涉及相关理论的关系

一、激励理论是核心支撑

二、激励教育是具体方法

三、教学有效是最终目的

第三章 激励理论对中学历史教学的意义

一、对中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的意义

二、对历史教师发展的意义

三、对历史学科的意义

第四章 激励理论对促进中学历史教学有效性发展的实况调查

一、调查背景

二、调查对象

三、调查方法

四、调查分析

第五章 激励理论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实践

一、激励理论的具体教学策略

二、激励理论的历史教学案例

第六章 激励理论在中学历史教学有效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激励理论的适用对象是每位学生

二、激励理论的运用要有量有度

三、激励理论的主要任务是“授人以渔”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中学生对中学历史教学态度的调查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1994年8月,《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第一次正式在中央文件中使用了素质教育的概念。之后,素质教育改革如火如荼,各种问题接踵而来,在应接不暇的挑战中,激励教育逐渐被理论界所关注,从各种教育手段中脱颖而出,上升成为一种教育理念。但由于青少年时期的中学生心理生理发展所处的特殊阶段,不是任何的教育方式都能被他们接受,因此为了实现中学历史教学有效性,必须要根据教育现状的发展调整历史教学的方式方法,学会运用合理的、科学的理论来武装我们历史教学的未来。
  诚然,激励理论就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核心支撑,以内容型、过程型和行为改造型三大类激励理论出发,以激发和鼓励为主的激励教育做为具体的施教方法,竭力达到促进历史教学有效发展的最终目的。激励理论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它帮助中学生塑造健全人格、提升思想品质、拓宽逻辑思维,同时也帮助历史教师塑造自己理想的角色,强化自己的角色意识,进而促进大家的全面发展。
  在对城乡中学的实地调研中,发现了不少当前中学历史教学中存在的疑虑,并通过对收集到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了看似平常的历史教学下存在的种种教学问题,并对此提出了抵制自卑、活用赞扬、及时反馈这些具体的教学策略,以期对存在的问题有所帮助。并通过对《秦末农民大起义》一课的教案设计与分析,清晰的解释了激励理论在历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表明了激励理论能够促使历史教学有效性的发展。最后在发展前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运用激励理论需要注意的问题,以期把激励理论在历史教学中的效用最大化,实现历史教学有效发展的同时,做到历史教学可持续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