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109例炎症性肠病危险因素及临床特征分析
【6h】

109例炎症性肠病危险因素及临床特征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环境因素与炎症性肠病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分析109例IBD患者,以获得其临床特征及其发生的可能危险因素。
   方法:收集109例IBD患者(2008年6月至2009年1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消化内科就诊的49例患者,2002年至2008年间在我科住院的60例IBD患者),按1:1配比、与病例同性别、同民族、年龄相近、无消化系统疾病的原则,于2008年6月至2009年1月在我科门诊就诊的人群作为对照组。按照2007年(济南)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治规范共识意见制定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按Truelove and Witts标准复习IBD患者的既往病史和资料,并按照症状、体征、肠外表现、并发症等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门诊患者及对照组人群现场填写病例对照研究调查表,既往住院的患者通过电话咨询的方式填写调查表的危险因素部分,而临床特征通过查阅病例填写。研究资料输入计算机数据库,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为危险因素,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率进行描述,统计分析用x3或Fisher精确检验,由SPSS13.0分析。
   结果:⑴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寄生虫感染、阑尾切除、吸烟、慢性腹泻及炎症性肠病的家族史与IBD的发生相关;⑵109例IBD病患者平均诊断年龄40.7岁,其中男性61例,女性48例,男女之比为1.3:1,男性确诊年龄为(43.6±14.0)岁,女性为(37.1±12.8)岁,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⑶109例IBD患者中,UC患者100例,其中男性56例,女性44例,男女之比为1.3:1,男性诊断年龄为(45.4±14.1)岁,女性为(40.8±13.3)岁,二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⑷UC患者在农村居住者最多,占44%,其次是大中城市;⑸IBD患者中以接受中学教育的人群为主,占55%;⑹IBD患者从事体力劳动者居多,占59.6%;有职业紧张感的25例,占22.9%;⑺有8名UC患者提供了慢性腹泻或炎症性肠病的家族史,其中2例患者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⑻100例UC患者中以典型的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就诊者最多,占82%。9例CD患者中以腹痛、腹泻就诊者占7例;有1例表现为腹泻、偶尔有血便,其临床表现类似溃疡性结肠炎;1例患者仅仅表现为反复的口腔粘膜溃疡,没有其他的消化道症状,在除外白塞氏病后做出诊断;⑼100例UC患者重型占37%,轻中型共占63%;9例CD患者4例为轻度,中度3例,重度2例;⑽UC患者肠外表现的发生率为19%,主要是胆道系统疾病和骨关节疾病,无泌尿系统受累者。CD患者中有1例表现为反复的口腔粘膜溃疡;⑾就病变的范围而言,在100例UC患者中,32%的患者全结肠受累,其次是左半结肠和区域性结肠,直肠或直乙结肠受累较为少见;9例CD患者以回肠和盲肠受累为主,其中有7例同时累及到回肠和盲肠,2例除累及回肠或盲肠外,还有上消化道受累;⑿并发症的发生率很低,1例UC患者因肠梗阻行部分结肠切除术,1例CD患者并发了下消化道出血;⒀9例CD患者中有6例为非狭窄非穿透性,3例为狭窄性;UC以初发型多见,占49%,其次是慢性持续型和慢性复发型,没有爆发型的病例。
   结论:①寄生虫感染、阑尾切除和吸烟可以降低IBD的发病风险;慢性腹泻或炎症性肠病的家族史增加IBD的发病风险;②IBD患者中,男性诊断年龄较女性延后10年左右,荷尔蒙可能是导致男女发病年龄不同的因素之一;③IBD患者以农村、从事体力劳动、接受中学教育的人居多;④IBD患者可以同时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说明免疫因素可能与IBD的发生有关;⑤BD患者病情较轻,并发症及肠外表现少,UC的发病率较CD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