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思想品德课互动式教学探究
【6h】

思想品德课互动式教学探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研究意义

(三) 学术界研究现状

(四) 研究方法

(五) 本文的创新点

一、互动式教学的内涵和特征

(一) 互动式教学的内涵

(二) 互动式教学的特征

二、思想品德课实施互动式教学的必要性

(一) 是打造高效思品课堂的需要

(二) 是唤醒师生双方问题意识的需要

(三) 是应对德育形势的挑战,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需要

(四) 是最大限度减少学生厌学情绪,提高学习兴趣的需要

(五) 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需要

三、思想品德课互动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 倾力打造“真互动”的课堂

(二) 不断创新互动方式

四、思想品德课互动式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展开▼

摘要

教育最终培养的是“活生生”,“有血”、“有肉”、“有灵魂”的人,而不是高水平的应试机器。是手能提、肩能扛的合格公民和立足于中国现实国情富有忧患意识和责任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接班人,而不是只能停留在试卷上的“书生”,不断促进学生的全面进步和发展是教育永恒的主题。在传统课堂上,教师上演着一幕幕的“单口相声”,在“你必须听老师的”“禁止……”模式下,令国外同行震惊的讲解,代替了学生的思考和学习,成为了受过师范类高等教育的整日操劳一切包办的“保姆”。部分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甚至“大逆不道”。与此同时,中国出现的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某种缺失,给思想品德课和德育带来了严峻挑战。经过痛苦的挣扎,新课改提出“学生是主体”“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于是课堂上便出现了一丝“活跃”——学生乱讲、乱动的虚假繁荣,专家大声呼喊不要这种“假动”的课堂。部分老师开始感叹“真不知到该怎样上课了!”。笔者认为目前部分老师知道要改变自己的角色,但转变起来很难;应该做到以“学生为本”,不能单纯的把学生纳入自己课前“预设”的圈子里,课堂上应该有促进学生发展的“生成”,但做起来很难;知道“过程”很重要,“结果”孕育在过程当中,但给学生的思维空间太小,“过程”走的过于简单。课堂教学的本质到底是什么?课堂到底怎样来展开呢?本人结合自己上班以来的经验和教训,对各种教学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和阅读前人教育教学理论著作的基础上,进行了思想品德互动式教学探究,希望能教学相长,能给同行们提供些许的启发和思考。
   本文有四部分组成:
   一、互动式教学的内涵及特征。
   二、思想品德课实施互动式教学的必要性。思想品德互动式教学法的运用是打造高效思品课堂的需要;是唤醒师生双方问题意识的需要;是应对德育形势的挑战,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需要;是最大限度减少学生厌学情绪,提高学习兴趣的需要;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需要。
   三、思想品德课互动式教学的实施策略。倾力打造“真互动”的课堂,创新互动方式。
   四、思想品德课互动式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本文在研究过程中采取了文献法、教学方式对比法、案例分析法,调查法,查找问题,找出符合初中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的思品课堂有效教学方式。本文最大亮点在于探究思想品德互动式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创新互动方式;为同行提供借鉴,进而构建充满生机和活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堂,实现思想品德课的历史使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