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基层政府回应力测评体系构建研究
【6h】

我国基层政府回应力测评体系构建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四)研究方法

二、基层政府回应力测评体系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

(一)基层政府回应力测评体系的基本概念

1.关于基层政府的定位

2.关于回应力的解析

3.回应力测评体系的界定

(二)基层政府回应力测评体系的理论基础

1.公共治理理论

2.回应型政府理论

3.政府绩效评估锺论

三、基层政府回应力测评体系构建的背景和必要性

(一)关于基层政府回应力的三个案例分析

1.河北邢台元庄暴力拆迁事件

2.云南省昆明晋宁暴力征地事件

3.山东青岛大虾事件

(二)基于案例分析的基层政府回应力现状

1.宏观层面:回应力状态

2.微观层面:回应力主体、诉求主体、平台建设现状分析

(三)基层政府回应力问题存在的原因

1.官本位思想和信息不对称是直接原因

2.回应机制不健全是主要原因

3.基层政府回应力测评体系尚未建立是根本原因

(四)构建基层政府回应力测评体系的现实意义

1.衡量回应能力和回应效果

2.体现政府责任和服务水平

3.提升公民参与意识和能力

四、基层政府回应力测评体系构建的基本规范

(一)基层政府回应力测评体系的构成要素

1.基层政府回应力测评主体

2.基层政府回应力测评客体

3.基层政府回应力测评目标

4.基层政府回应力测评指标

5.基层政府回应力测评标准

6.基层政府回应力测评方法

(二)基层政府回应力测评应遵循的原则

1.基层政府回应力测评的总体原则

2.基层政府回应力测评的具体原则

(三)基层政府回应力测评的核心内容设计

1.回应力测评的指标体系

2.回应力测评的标准体系

3.回应力测评的方法体系

(四)基层政府回应力测评的过程步骤

1.回应力测评方案设计

2.回应力测评方案实施

3.回应力测评报告总结

五、基层政府回应力测评体系构建的障碍及对策

(一)基层政府回应力测评体系构建面临的主要障碍

1.来自测评主体认识的障碍

3.来自测评体系本身的障碍

4.来自测评条件方面的障碍

(二)基层政府回应力测评体系构建的对策措施

1.理念层面:提高对基层政府回应力测评工作重要性的观念认识

2.制度层面:实现基层政府回应力测评的制度化

3.机制层面:引入参与、对话、协商、监督机制

4.技术层面:建立回应力测评信息网络和支持系统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展开▼

摘要

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城市化进程的逐渐加快,基层政府建设成为当下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必然要求。其中,基层政府体制机制的建设作为我国政治与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贯穿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换言之,如何加强基层政府的体制机制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进程。
  本文总结了近些年我国频发的突发性群体事件的经验教训,可发现其与基层政府回应力不足或有效回应体制机制缺失存在密切关联,也就是说,回应机制未能很好、有效地在我国基层政府的政务工作中运行。进一步追究可以发现更深层次的原因,即基层政府回应力不足是导致群体性事件升温、群众上访增多、政府公信力和服务型政府形象下降等问题出现的重要的、直接性原因,而回应力不足问题的根源又可追溯到我国基层政府尚未形成完备的回应力测评体系,进而无法有效提高回应力水平。在此背景和逻辑下,建立健全基层政府回应力测评体系,具有衡量回应能力和回应效果,体现政府责任和服务水平、提升公民参与意识和能力等重要功能和意义。从规范意义上来说,构建基层政府回应力测评体系应包括构成要素、构建原则、内容设计、过程步骤等四大基本内容。构成要素主要由回应力测评主体、回应力测评客体、回应力测评目标、回应力测评指标、回应力测评标准、回应力测评方法等六方面构成。回应力构建过程在总体上应遵循整体性、科学性、可测性和可控性原则,并体现政府回应的主动性、有效性及导向性。规范的基层政府回应力测评体系内容设计的核心在于测评指标、测评标准、测评方法等三个方面,其构建的过程包括测评方案的设计、方案的实施、测评报告与总结等。然而,在构建基层政府回应力测评体系的实践过程中,可能会面临许多障碍,不仅有来自主体认识的障碍、主体能力的障碍、测评本身的障碍,还有来自回应力测评条件方面的障碍。要克服这些障碍,顺利推进回应力测评体系的构建,应分别从理念层面提高对基层政府回应力测评工作重要性的观念认识,从制度层面实现基层政府回应力测评的制度化,从机制层面引入参与、对话、协商、监督机制,从技术层面建立回应力测评的信息网络和支持系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