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其他>第二届中国社会管理论坛
第二届中国社会管理论坛

第二届中国社会管理论坛

  • 召开年:2012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12-05-27

主办单位:;北京师范大学;;中共北京市委社会工作委员会;;中共廊坊市委;;

会议文集:第二届中国社会管理论坛论文集

会议论文
全选(0
  • 摘要:建构科学的测评体系对推进地方政府公共事务合作治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根据地方公共事务合作治理能力的本质属性与内在结构,借鉴相关理论资源,构建一个梯阶层级结构的测评指标,运用现代测评方法,从而科学测评地方政府公共事务合作治理能力.
  • 摘要:本文对社会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社会管理需要科技的支撑,科技支撑体系助力创新社会管理。探讨了社会管理科技支撑体系的构建思路,阐述了社会管理科技支撑体系的主要建设内容,并构建了科技支撑体系的实施思路,最后分析了科技支撑体系带给社会管理的价值。
  • 摘要:本文通过对西城区展览路、新街口、德胜和金融街四个街道的实地调研,考察了现有社区公共服务的利用现状,梳理并总结向社区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的经验和所存在的问题,从而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优化的思路与改善的对策,发现相关社区公共服务有效运行的各种典型,设立可供其他地区参考和借鉴的标杆,优化公共服务设施投融资、建设和运营管理市场化机制的对策建议,为政府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 摘要:杭州市“开放式决策”是我国地方政府探索决策民主化过程中的重要实践创新.本文基于对杭州市民的“开放式决策”满意度调查,从公民参与和公共政策角度对杭州市“开放式决策”市民满意度水平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考察.研究发现:①杭州市民对“开放式决策”的运行现状呈总体满意的态势,体制内参与群体和体制外参与群体对“开放式决策”都表示满意;②体制内参与群体和体制外参与群体对杭州市“开放式决策”的满意度存在差异,具体表现为体制外参与群体对“开放式决策”的满意度高于体制内参与群体,即杭州市民对“开放式决策”的期望满意度高于实质满意度.
  • 摘要:西城区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服务立区”发展战略,贯彻这一理念,在社会服务管理创新活动中,总结近年来社会建设经验,结合区位特点,提出构建全响应社会服务管理创新格局(以下简称“全响应”),籍此指导各部门、各街道社会管理服务创新.这则消息在新华网上发表后,被数十家媒体转载,赢得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认同.
  • 摘要:顺义区在社会服务管理创新中,深入推进“公共服务优质化、社区管理规范化、社区政务自治化、社会管理精细化”,创造了“网上居委会”等一批先进的实践成果.“网上居委会”是依托社区网站、社区博客、社区论坛、社区QQ群、社区短信群发系统等网络平台,及时发布便民服务信息,接受居民咨询,收集居民建议、处理居民事务、促进居民交流的社区工作方式.通过“网上居委会”,搭建了居民参与社区管理、居民自治、居民互动交流的新平台,提升了社区服务管理的精细化和信息化水平.但是,“网上居委会”工作时间长、工作量大,给居委会工作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挑战;网络谣言现象时有发现,给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广大居民的需求难以真正体现.针对这些问题,将实行网络实名制,坚决杜绝谣言发生;招募志愿管理人员,加强队伍建设;开展评比表彰活动,激发居民出谋划策积极性;密切联系群众,网上网下有机结合,实现社区服务管理的新跨越;总结推广“网上居委会”试点经验,提升全区社区建设信息化水平.
  • 摘要:近年来,我县社会组织的服务领域不断扩大,服务能力持续增强,但由于我县社会组织发展起步较晚,还存在总量相对不足、形成模式单一、社会化程度低等问题.今后要加强和重视发展社会组织的理念建设,构建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建设和管理的形成机制,完善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机制,加快建立起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相适应的社会组织.
  • 摘要:农村社会管理服务事关农村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服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扎实推进农村社会管理服务创新,全面提高农村社会管理服务的科学化水平,是未来一个时期应着力解决的重要问题.“十一五”时期,怀柔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建设工作。2007年1月,在全市率先成立了区级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在此基础上,以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和解决农村民生问题为重点,从创新社会管理服务体制、健全社会管理服务体系、完善社会管理服务保障机制等方面入手,不断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注重把公共管理和服务向农村和困难群体倾斜,有力地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
  • 摘要:密云县是首都生态涵养发展区和重要的饮用水源基地,也是典型的山区县,农村地域广阔,农村常住人口占全县的近50%,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近80%.近年来,特别是2010年以来,针对新形势下社会管理点多面广的新特点,密云县整合提升原有社会管理经验做法,借鉴城市网格化管理理念,在农村地区探索建立了立体分类式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模式,初步形成了“县镇指挥、部门履责、社会协同、多元参与”的社会管理新体系,实现了对农村所有人、地、物、事、组织的精细化服务管理,夯实了基层社会管理基础,增强了农民群众对社会管理的参与度和认可度,有力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 摘要:本文从平谷区城市社会管理的角度,总结了近年来平谷区在城市社会管理的主要举措和经验做法,梳理了城市社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和对策。
  • 摘要:专业社会工作是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遵循专业伦理规范,坚持“助人自助”宗旨,在社会服务、社会管理领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帮助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和谐的职业活动.在纽约、伦敦、东京等公认的世界城市中,每个城市背后都有强大的专业社会工作服务体系作支撑,以修复和解决因城市发展带来的社会分化问题.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北京提出要建设世界城市,有必要汲取现有世界城市“先分化后治理”的教训,把握新兴发展中国家的后发优势,客观认识专业社会工作在社会发展转型中的地位和作用,及时调整传统的行政性、半专业化社会工作的发展思路,正视当前专业社会工作发展中的发展环境问题、发展空间问题、人才培养问题、机构发展问题和政策执行问题,坚持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方向,坚持建立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首都特点社会工作发展模式的总目标,按照“联合推进、重点突破,项目引领、‘投’‘奖’结合,完善制度、‘育’‘管’并重,分层服务、分类管理”的发展路径,实施社区联动、跨界协作、政策推动、能力提升“四大战略”,建立有利于专业社会工作发展的政府与社工机构的合作伙伴关系,努力打造高端社会工作人才聚集的平台、高端社会工作教育资源聚集的平台、社会工作事业发展的平台、社会工作研究推广的平台、社会工作合作交流的平台,为北京建立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发展体系提供配套支持.
  • 摘要:据统计,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达到1.44亿,占总人口的11%.回龙观地区,虽然60岁以上北京市户籍老年人仅为2683人,但是作为流动人口集中的地区,流动老年人数量更多,所占比例更大.面对回龙观地区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养老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本论文分析和比较了国外发达国家的主要养老模式,同时对国内尤其是北京市地区成功开展的养老模式运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探究,然后通过问卷调查、半结构式访谈以及文献研究的方式,对回龙观地区的养老状况进行了了解,最后运用SPSS软件对搜集到的一手资料和二手资料进行分析和整理,提出了回龙观地区老年人的“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可行的实施方案,即政府、社区、志愿者、家庭、老年人应多方参与,相互协作,开展社区居家养老的未来养老模式.
  • 摘要:按照国家实现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总体部署,在2050年左右北京要建设成为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进入世界城市的行列.随着首都世界城市建设的持续推进及西部大开发的不断实施,石景山区作为承载北京城市职能、综合服务、文化娱乐等重要功能的拓展区一一首都文化娱乐休闲区(CRD),既喜迎机遇又面临挑战. 随着我区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特别是首钢涉钢产业搬迁调整、永定河水岸绿色生态发展带等重大项目的启动和持续开展,我区社会建设面临严峻挑战,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社会阶层的分化加剧,社会利益结构深刻调整,社会分化加剧趋势直接导致弱势群体数量大幅增加,成为我区社会转型阶段的突出特征和深度体现;二是由于流动人口规模迁徙、利益诉求碰撞加剧、居民思想观念日趋活跃,许多深层次社会问题逐渐暴露,与原有社会问题相互交织,使得社会系统性的风险加大,而社会管理运行体系不够完善、与繁重艰巨的社会建设任务还不能够很好匹配;三是随着我区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居民消费重点也从满足生活基本需求逐步上升到对休闲、娱乐、文化等多个方面上来。同时随着产业升级和转型的提速,新型产业以及人民群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日益多元化,对政府公共服务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我区在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提供领域存在公共服务投入总量不足与分布不均同时并存等问题。 因此,在首都建设世界城市和我区“打造北京CRD、构建和谐石景山、建设现代化首都新城区”发展目标的大背景下,积极探索符合自身区情实际的社会建设发展思路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伦敦、纽约、东京等世界城市社会治理机制客观分析的基础上,侧重于对世界城市社会治理影响因素和制约机制的挖掘和把握,力求从中探寻世界城市社会治理的基本模式和一般规律,避免陷入单纯强调经济发展、物质扩张而忽视社会建设的误区,以期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区社会建设实际、内生可持续的世界城市发展之路。
  • 摘要:近年来,丰台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社会管理创新工作,针对社会管理工作涉及领域广、环节多、头绪杂的实际,突出工作重点,狠抓工作创新,着力推进“六化”,即社区工作制度化、社区事务民主化、村民自治规范化、志愿服务常态化、民生改善项目化、社会管理属地化,较好地提升了社会管理工作整体水平.
  •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破解城乡社会发展难题,切实提高海淀农村地区、城乡结合部地区社会服务管理水平,提炼、升华出符合海淀区实际、特色鲜明的新举措、新路径和新方式,成为海淀区当前社会服务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本课题从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入手分析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和迫切性问题,分析比较国内外社会服务管理模式,深入研究海淀区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结合海淀区社会组织参与农村地区和城乡结合部地区社会管理现状,对海淀区社会服务管理创新的基本趋势作出研判,在此基础上归纳提出海淀区社会服务管理创新的模式及其理论内涵和实现途径,最后得出结论并给出下一步的研究建议.
  • 摘要:本文结合本区内“村转居”新型社区日益增多的现状,重点探索一条既包涵先进社区服务管理经验,又符合“村转居”新型社区发展实际的服务管理新模式.通过大胆实践,不断探索,提出了推进了“村转居”社区规范化建设,逐步提升其服务和管理水平的新机制、推出新举措.
  • 摘要:随着大兴区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搬迁改造力度不断加大,大量的搬迁农民面临原有生产、生活方式的巨大改变,涉及10万搬迁群体的服务管理、安置就业和生活保障等民生和社会管理的问题亟待解决.为切实保障这个群体的长远利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大兴区建立了“安置就业有岗位、经营增收有资产、稳定生活有保障、服务管理有组织”的“四有”工作机制.本文从有岗位、有资产、有保障、有组织等四个方面,对机制的建立及运行现状进行了描述,就劳动力就业安置、农地流转、回迁社区服务管理、农民教育引导和搬迁村历史文化保留等“四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并提出相应对策,推进此项系统工程的建立.
  • 摘要: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上强调,“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门头沟区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工作,按照中央和北京市关于实现各类人群服务管理全覆盖的部署和要求,明确提出实行重点人群分类服务管理的理念及模式,将全区重点人群划分为12类并建立数据库,从各类人群的需求出发,制定服务管理实施方案,完善配套服务管理设施及政策措施,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努力在服务中增强管理能力、在管理中提升服务水平,推进重点人群服务管理由保障基本生活需要向提升生活品质转变.
  • 摘要:本文作者参加了区委组织部、区委社会工委及南通市委党校共同举办的“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创新”高级研修班.近几年,南通市实现了从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地市、全国长安杯城市、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城市,到全国社会管理创新典型培育城市“四步跨越”,这些都为南通市大力推动社会管理创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一周的学习培训,作者感受到南通市确实在社会管理创新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尤其在坚持经济建设与社会管理并重、不断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努力整合行政和社会资源、进一步创新运行体制机制方面积累了大量的工作经验,探索出了符合本地实际的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模式,有力地提升了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取得了显著成效。
  • 摘要:2011年初,密云县果园街道部分热心公益、具有一定心理服务专业知识或从业背景的社区居民为服务社区群众,促进社区家庭和睦、邻里和气、社区和谐,自发组织成立了开展社区心理服务的志愿者组织.2011年6月,在果园街道的支持帮助下,该组织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开展合作共建,成立了北京市第一家社区心理服务中心,在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的专家指导和帮助下,积极开展“心理健康进社区”系列活动,为居民提供心理知识普及和心理疏导服务,促进社区和谐稳定.
  • 摘要: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增强社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北京市东城区紧紧抓住作为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区这一有利契机,立足于东城区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创新实践,充分发挥社会领域党建工作在社会服务管理创新中的龙头作用,积极探索党组织设置模式,加快推进社区网格党组织建设,构建“条块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的社区党建工作新机制,逐步形成区域化党建工作格局,以社会领域党建工作全覆盖带动社会服务管理全覆盖,以社会领域党建工作创新推动社会服务管理创新,取得了良好成效.文章从网格党建工作开展的重要意义、东城区网格党建工作主要做法、取得成效以及下一步思路等进行了阐述.
  • 摘要:互联网使普通民众拥有了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表达意见和愿望的话语权.网络民意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给党和政府科学化、民主化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但虚拟社会的网络民意失真问题,特别是“网络水军”炮制网络谣言,遮蔽、搅浑甚至操纵网络民意,极大地影响了正常的网络民意表达,引起广大网民的不满.进一步提高虚拟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有效治理网络谣言,正确引导网络民意,对于我们党和政府对各种不和谐因素做出准确的判断和迅速的反应,及时化解矛盾,增强社会整合功能,创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 摘要: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全新的体验,它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这种背景下,一种新的政治参与形式应运而生一网络政治参与.这种新型的政治参与形式以其便捷性、高效性等特征而备受广大民众的喜爱.公民可以通过互联网这个便利的平台,表达着利益诉求,实践着对国家社会管理的参与,推动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然而,网络政治参与对社会管理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消极挑战.当前需要抓住促进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发展的有利条件,充分发挥网络政治参与对社会管理的积极功用.
  • 摘要:中国在老龄化趋势日益加快的形势下,仅依靠政府养老机构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是远远不够的.中国必须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基础上,促进老年人服务社会化,加快社会盈利性养老组织和非盈利性养老组织的发展,加速建设老年人服务中心和全面推进居家养老社会化服务工作,才能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对养老服务的需求.
  • 摘要:随着社会的变迁,精神需求成为新时期养老的深层次挑战.老年人精神需求的满足程度既受到家庭、邻里朋友圈、社区、各级政府乃至国家等社会因素的影响,也受到健康状况、经济情况、自我观念等个人因素的影响.本文以社会支持理论为基础,以老年人精神需求与社会支持主体为二维视角,建构出精神需求层次与社会支持来源及提供方式的方格结构框架,并提出了具体的社会支持策略.
  • 摘要:促进慈善事业发展是我国推动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表现,慈善组织因存在管理混乱,财务不公开透明,专业工作人员匮乏等问题已经饱受人们诟病.慈善事业的制度化建设便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认为,要从优化慈善组织的准入制度、规范慈善事业的运行制度、健全慈善事业的监督制度、完善慈善事业促进法等方面加强慈善事业的制度化建设.
  • 摘要:作为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中极为重要的组成之一,政治参与已经成为现代政治发展中不可忽视的环节.而作为一种新兴的政治参与方式,网络政治参有别于传统的政治参与模式.网络政治参与能有效扩大公民政治参与的渠道,调动起公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但也避免不了政治参与过程中存在着参与不平等、参与非法扩大以及参与非理性等一系列问题.针对网络政治参与表现出来的双重效应,政府需要在巨大的挑战面前做出相应的回应.因而分析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影响及对策是十分必要的.
  • 摘要:日本水俣汞污染事件,是发达国家工业革命以来,特别是二战以来“先污染后治理”模式的一个缩影.水俣汞污染,源于1930年代的化工企业甲基汞废水排放,是世界十大公害之一.水俣汞污染治理,涉及政府、企业、社会,历经50多年的涅槃,但被污染的环境难以复原,汞污染灾害远未结束.水俣的教训和经验,对世界和中国具有启示意义.环境污染治理,旨在保持或修复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涉及战略、主体、路径以及负遗产转化等内容,是法律框架下政府、企业、社会的合作共治过程.
  • 摘要:社会企业对社会的发展非常重要,但是社会企业在早期建立、成长的过程中困难重重,如何选取一定的治理机制通过合作等手段逐渐建立起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联系,进而获得利益相关者的认同具有重要意义.合法性理论认为组织可以通过获得社会的认同而持续发展,对社会企业选择何种治理机制获得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认同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在此基础上,运用案例研究方法选取宜信集团作为典型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社会企业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治理机制对利益相关者进行管理最终获得持续竞争优势.
  • 摘要:腐败行为是一种以非法占有公共财产为手段的特殊经济活动,同样遵循投入与产出比的普遍规律,同样追求较高的收益率.腐败现象之所以会成为久治不愈的顽症,说到底就是因为腐败行为具有较高的产出比和收益率,腐败的甜头具有强大的诱惑力.因此,治理腐败现象必须从建立和完善从源头上杜绝腐败分子分散、转移、藏匿、洗刷非法收入的通道,降低腐败行为的产出比和收益率的制度入手.加大腐败行为的风险系数,降低腐败行为的期望值,弱化腐败的诱惑力、淡化腐败的欲望,对腐败现象实施釜底抽薪的综合治理.是从制度上防范、治理和遏制腐败现象的根本举措.
  • 摘要:人口数据是国家进行行政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所需的基础数据.不仅各政府部门的业务系统需要依赖人口数据运行,而且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城镇体系布局以及应急事件处置均需要以实时、完整、准确的人口数据作为决策支撑.目前,涵盖出生、死亡、婚姻、教育等数据项的人口信息分散在公安、民政、计生、卫生、人保、教育、统计等多个部门,数据共享水平不高,重复建设问题突出,利用效率相对低下.针对这一现状,在多年研究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一个相对完整的国家实有人口数据整合与应用方案,通过政府部门业务系统之间的人口数据共享、交换和整合,不仅可以提供实时、完整、准确的人口信息,也能提高人口数据的使用效率和应用领域.通过对现有系统的优化、整合与改造,可以用较低的经费投入,实现实有人口的动态管理,提升社会管理和服务的效率和水平,支撑公共安全体系建设,亦可以支持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的管理与服务工作.
  •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集群己成为企业发展的主流形式.近年来,北大荒集团产业集群的发展速度缓慢.本文就立足于北大荒集团的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并对其发展问题加以分析,并提出具体的改善措施.
  • 摘要:本文采用灾害风险暴露风险值的不确定序列的首达时刻刻画自然类非常规突发事件的爆发时间,认为应急应对人员面临的形势向量是灾害风险暴露的条件不确定变量,该条件为给定风险驱动因子达到阀值.应对任务可以分解为一般性应对任务、特质应对任务和意外应对任务,意外应对任务是自然类非常规突发事件区别常规突发事件的典型特征.本文建立了以价值函数为收益函数、以资源约束为条件的面向自然类非常规突发事件应对任务的机会约束模型,由此得到资源边界rc同最优应对任务价值的关系vm(rc).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以vm(rc)为收益函数、成本控制为条件的面向自然类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准备的机会约束模型.
  • 摘要:文化建设是企业成败的关键.简要介绍民营企业组织文化价值观的层次及结构,基于AHP法,对价值观维度建立模型,计算各价值观维度的权重系数,指出关键性价值观维度,为民营企业组织文化建设提出相关建议.
  • 摘要: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与社会服务体系的建立离不开对其重要服务提供主体:残疾人社会组织发展的培育与规范,本文通过公信力(问责)的研究视角,描述公信力对残疾人社会组织的作用与意义,以及目前残疾人社会组织公信力建设存在的不足与挑战,反思当前残疾人社会组织的宏观政策及两个体系建设中对残疾人社会组织建设定位与功能等.提出在当前的两个体系建设中,残疾人社会组织的培育与发展是无法回避的主题之一,对其培育与发展是实现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的前提与基本手段,残疾人社会组织的能力建设与活跃程度是检验残疾人受益的重要指标,因此通过公信力(问责)的制度建立与实践可以为促进残疾人社会组织发展探索出一条道路,其不失为当下各地残联部门与政府相关部门推进两个体系建设的一种有效手段.
  • 摘要:完整的社会管理体制包括权力运行机制、组织机制、动力机制、引导机制、信息机制、监控机制和创新传播机制.我国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体制创新上演重要角色,通过对社会管理的权力机制、动力机制、组织机制、引导机制的创新,充分调动社会资源,满足社会多元需求,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政府服务能力.但由于体制与管理方面的原因,社会组织的社会创新力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社会组织还可以在信息反馈机制、监控机制、创新扩散机制创新上大有作为.
  • 摘要:本文介绍了备案社区社会组织的基本情况,包括社区社会组织的数量与分类和社区社会组织的特点,分析了备案社区社会组织的功能作用和发展动力,探讨了备案社区社会组织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发展社区社会组织提出了建议。备案社区社会组织限制于本社区内活动,规模小,场地有限,人员较少,极大的限制了社会组织的发展,应打破原有的界限,对于在街道备案的社会组织,可以相邻社区或居委会共同协作,共享资源和人员。扩大组织规模,让备案社会组织得到更好的发展。
  • 摘要:劳动关系作为我国最基本的社会关系之一,其发展正经历从计划经济时期“终身制”模式快速转变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基于雇佣劳动的契约化模式.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提高经济开放程度、工业化阶段跃升、城镇劳动力结构变动、健全劳动力市场制度等因素的作用下,现阶段我国劳动关系状况已凸显动态性、复杂性和高敏感性特点.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劳动关系的发展变化总体呈现以下表现:一是产业结构调整使劳动关系处于多变状态;二是国外经济波动态势影响劳动关系运行稳定性;三是劳动者主体结构改变导致劳资刚性冲突加剧;四是新兴媒体对劳动关系的影响日渐深远.当前,劳动关系矛盾纠纷正趋向频繁和剧烈,个体性的劳动关系矛盾正在长期累积叠加中转化成为群体性的矛盾,劳动关系双方利益博弈的格局正在形成.针对这一新形势,“十二五”乃至更长一段时期,我国应以建设劳动关系多方治理结构为建制路径,推动和谐劳动关系发展.
  •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的加快,我国流动人口的数量不断增加,加强流动人口管理与促进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己成为当今社会管理研究领域的“热点”.文章分析了当前我国流动人口的特点,指出了流动人口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基本障碍,最后结合实际提出了提升我国流动人口管理与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对策建议.
  • 摘要:据中国《2010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0年度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4223亿人,其中外出农民工数量为1.5335亿人.在1.5亿多外出农民工中,生于20世纪80年代与90年代初的大约占到60%,总人数在1个亿以上.同时,出生于85年之后的“后80”青年工人已经成为所谓“新生代农民工”的绝对主力.同年6月,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北京专门召开新一代农民工代表座谈会,要求“政府以及社会各界都应该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年轻农民工”,引起了中国社会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极大关注.关爱新生代农民工成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中国社会的共识和热点. 在这一背景下,为了帮助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促进企业管理理念的转变,管理方式方法的改善,管理效率的提升,为新生代农民工获得更好的就业、工作与职业发展的机会和环境,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社会责任办公室和瑞联稚博儿童权利与社会责任中心合作,在新生代农民工分布较为密集的纺织服装和食品行业开展了“倾听新生代农民工的心声--以青年为主导的行动研究”课题调研。调研于2011年6月到9月间在全国5个省份的6家有代表性的企业进行。本研究报告就是在这些资料基础上撰写的项目调研报告。 调研关注的对象是中国年轻农民工群体,核心目标人群是那些16-20岁的年轻农民工。之所以称之为“新生代青年工人”,而不使用“新生代农民工”一词,主要是因为他们的确不同于上一代农民工。这种不同不仅仅只是体现在年龄阶段上的差异,而是一种代际传承上的同与异。在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的时代背景下,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既不愿也不会回到农村,而是逐步融入城市社会。因此,称他们为“新生代青年工人”更显贴切。 以青年人主导的行动调研方法是本调研的独特之处,即以青年工人作为协助调研人,在给与他们相关培训和工具后,由他们自行深入生产和生活现场,记录工友的日常工作与生活,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愿望。这种独特的“一线参与”式调研方法能够保证青年工人以更加开放、轻松而真实的心态展现其观点和理念。 在为期4个多月的调研活动中,在地方政府、行业组织及企业的支持帮助下,经过研究者和青年协调员的共同努力,在纺织服装和食品行业6家企业中,共获得近700个研究样本。其中,研究者深度访谈青年工人48人,小组访谈青年工人60人,深度访谈企业中高层管理者13人,问卷调查青年工人408人;青年协调员共18人,青年协调员访谈工友71人。本研究的内容涉及和反映了企业和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新生代青年工人的问题,具体分析探讨了:“后80”青年工人的人生理想、现实期望和生活愿景、择业倾向、工作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和职业稳健发展的基本条件、所处的管理环境、面临的社会困境等问题。 本研究还探讨了企业和青年工人共赢发展的思路和模式,并提出:关注和支持青年工人的发展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一项重要内容,增强对青年工人的人文关怀,营造体面的劳动环境,是企业打造和提升软实力、增强竞争力、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社会各界应当共同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据此,调研组在“报告”中提出了一些独特且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包括新进员工关怀计划、培养一线管理者的积极心态和主动行为、管理青年工人应当以尊重、沟通和公正为基本原则,以及增强青年工人参与工厂管理里等。 最后,本研究建议增强企业、工厂与社会的联系,为青年工人应对社会困境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政府、社区和企业应齐心协力,构建更丰富的社会支持网络。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