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言语交际中的Malapropism现象——阐释与应用
【6h】

言语交际中的Malapropism现象——阐释与应用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Chapter 1 Introduction

Chapter 2 Literature Review

Chapter 3 Theoretical Foundations of Semantic Priming

Chapter 4 Malapropisms Interpretation Whereby Theory of Connectionist Model

Chapter 5 Application of the Present Malapropism Interpretation

Chapter 6 Conclusion

Works Cited

Bibliography

Appendix

Acknowledgements

展开▼

摘要

“Malapropism ”一词由“malapropos”发展而来,是法语词源,后者在法语中的字面意思为“不适当的(地)”。起初,malapropism作为一种写作技巧被许多文学家运用在他们的作品中以创造诙谐的艺术效果。之后,从语言学大师Lord Byron 开始,越来越多的学者对其进行语言学视角的研究。我国学者对“Malapropism ”的关注相对集中于文学修辞领域,或是从词源、译名、涵义等方面进行讨论,或是与中国传统修辞学中的“飞白”辞格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的范围也只局限于中英文的书面语,尤其是文学语言。
   与此相比,外国学者多是将“Malapropism ”视为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言语误差现象中的一种来对其进行研究。根据对言语误差的分类,“Malapropism ”属于一种特殊的言语替代错误,因为在这一现象中,言者所发出的“错词”与其“目的词”虽然不同,但却具有很多相似的语言特征,比如都属于一个语法范畴,发音或词形相近等等,而且“错词”是有意义且真实存在的词汇。正是由于这些特殊的语言特征,使得“Malapropism ”现象吸引了许多语言学家的注意。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心理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的蓬勃发展,语言学家们越来越多地选择认知和感知机制的方法来研究言语误差。
   “Malapropism ”作为一种特殊的言语误差类别,作为研究对象具有典型性意义。
   本文正是在国外语言学家对“Malapropism ”研究所取得成果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认知模型—联结主义模型,尤其是其典型代表PDP 模型来探索言语交际中所产生的“Malapropism ”现象,试图为国内较为单一的修辞学角度提供新的视角。所以,本文选取日常交际中较为频繁出现的“Malapropism ”词汇为研究对象,从语义启动的角度结合PDP 模型理论来阐释言者是如何发出这些错误词汇的,然后又从听者视角阐释其是如何理解这些错误词汇而使交际成功实现的。了解“Malapropism ”在言语交际中产生和理解的原因,能够帮助语言学习者尤其是外语学习者更为有效率的记忆和掌握单词,为此本文据此提出了一些词汇学习方法,希望为语言习得和词汇教学提出一些有益的的建议。
   全文结构如下:第一章简单介绍本文的选题来源,研究问题、目的、意义及论文框架。第二章是文献综述部分,回顾了国内外关于“Malapropism ”研究的历史背景,并着重介绍了国外关于“Malapropism ”的研究成果。第三部分介绍了几个主要的语义启动模型,通过比较,证明选用联结主义模型对“Malapropism ”进行研究的优越性,并进一步详细阐释了联结主义模型的理论基础。第四部分运用联结主义模型,尤其是其中典型的一种PDP 模型来阐释交际中“Malapropism ”由说话者生成和可以被听话者理解的原因。根据第四章的研究结论,第五章提出了将“Malapropism ”现象运用到词汇习得中的方法和建议。第六章总结全文,提出了本文的不足之处,同时为今后更加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参考意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