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唐代近体诗歌的声律特征与情感表达的关系
【6h】

唐代近体诗歌的声律特征与情感表达的关系

代理获取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前言

绪论

(一) 诗歌的声律特征与情感表达的关系概述

(二) 以唐代近体诗歌为例的原因

第一章 唐代声律理论忽视声律特征与情感表达关系的原因

第二章 唐代近体律诗的声律特征与文字本身的结合对情感表达的影响

第三章 唐代近体律诗中声调特征诗歌语气的结合对情感表达的影响

第四章 唐代近体律诗中声调特征与诗歌节奏的结合对情感表达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

后记

展开▼

摘要

中国诗歌从总体的风格上来说是以表达思想感情为主的文学,无论是“诗言志”还是“诗缘情”的命题都是从这个意义上来立论的。诗歌发展的初期阶段如先秦时出现的《诗三百》及汉乐府等都是合乐的,人们往往通过音乐的表现来欣赏和领会诗歌中的思想内涵或者作为娱乐。声律理论出现于南北朝时期,是诗歌和音乐脱离的产物,是诗歌和外在的音乐性脱离之后而在文字本身寻求音乐性的表现。从此,诗歌的声律特征就由外在的形式转为其内在的因素。声律理论出现和成熟以后,在近体律诗的创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一直以来,论者往往将其看做是诗歌形式上的因素,仅将其视为艺术审美的范畴来加以论述,而对诗歌的声律特征在情感表达方面的作用缺少相应的研究。这一方面是由于诗歌的声律特征本身并不具备独立的表情达意的功能,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在对诗歌声律的讲求中出现了一些流弊,过分追求诗歌的声律形式确实会影响限制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表达,但是这一点却恰恰说明了诗歌的声律特征在表达思想感情的时候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笔者以为,诗歌的声律特征在表达情感的时候有很大辅助作用,又有一定的附属性。这是因为首先它确实是形式方面的因素,其本身并不具备独立表情达意的功能;其次,诗歌的声律特征在发挥表达情感的作用时往往是客观存在的。适当而和谐的诗歌声律对深刻而准确的表达和领会其中的思想内涵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但这种作用往往并不是作者主观刻意的有意识的追求,而是诗人有意识的选择合适的语言文字来表达内心的思想感情,而这些语言文字本身的声律(声调)特征在客观上起到了辅助表情达意的作用。因此,笔者认为,虽然诗歌的声律特征本身并不具备独立表情达意的功能,但是当其和诗歌其他方面的因素如诗歌文字本身的意义、语气、节奏等相结合的时候,还是可以起到辅助表情达意的作用的。而这种结合并不是其和其中的某一个因素单独的结合,而是和上述各个因素之间有机的结合,这种结合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本文拟以唐代近体诗歌为例,详细阐述诗歌的声调特征的这种在情感表达中的作用。之所以以唐代近体诗歌为例是由于一方面近体律诗在唐代开始定型和成熟,声律理论虽然产生于南朝永明时期,但在唐代才已经定型,并为后来近体诗歌的发展提供了规范,后世近体诗歌的发展无论是学习模拟还是突破创新,都是以都是以唐代近体诗歌和理论为基础的;另一方面的原因则是从总体的艺术风格方面来说,唐代的诗歌以“情韵”见长,注重情感的抒发,在声调特征的表情达意方面更具有代表性,其他各代的近体诗歌,如宋代虽然也有很多以“风神情韵”见长的作品,但是并不能代表该代的总体风格倾向,宋诗是以“理”为其主要内容的,注重诗歌中“理”的成分,其中的声律因素仅仅是为了使诗歌合乎声律的规范,使之有诗的味道而已,并不能很好的体现出声调特征与情感表达之间的关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