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中国《文心雕龙》学会第十三次年会 >《文心雕龙》声律论与道家乐论之关系研究

《文心雕龙》声律论与道家乐论之关系研究

摘要

中国诗歌走上格律的道路,与音乐分离还是结合的问题引发了学界的讨论.笔者认为声律论的出现,是诗乐分离的产物,是为了促成诗歌自律,这是六朝文艺自觉的必然结果.刘勰之前,沈约对声律论的贡献非常大.沈约等人为代表的文学新变符合历史潮流,是六朝文艺精神自觉的必然产物.文学自觉促使文学理论家自觉探寻文学发展规律.于文采的自觉追求之外,又进一步探寻声律的规律.或者说,对"形文"、"声文"、"情文"的共同追求,才能称得上是当时为文的"自然之道".rn 刘勰所总结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声律方法,更具有创作实践性。关于这些具体的声律方法,学界讨论非常多,祖保泉先生也有深入阐述。笔者要讨论的问题是,刘勰为什么能够超越同时代的理论家,进一步推动了声律论的发展。笔者认为,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刘勰对于中国古代音乐理论,尤其是道家乐论的吸收。rn 此前学界关于刘勰声律论思想来源的研究,主要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文心雕龙》声律论来源于儒家乐论系统。第二种观点更重视《文心雕龙》声律论的“自然”属性。由于研究对象的不同,这种解释更符合声律论的阐释。本文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文心雕龙》声律论的“自然”属性。“内听”、“外听”也来源于文子、庄子等道家乐论思想。rn 基于以上材料的分析讨论,笔者认为《文心雕龙·声律》篇的理论基础是借道家乐论,尤其是嵇康《声无哀乐论》。本篇是专论文学声律论,而非泛论文学创作。这与《礼记·乐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以及《毛诗序》:“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所阐述的“音生于心”、“情发于声”不是一个层面的问题。正因为刘勰站在六朝文学自觉高度来探讨文学创作规律,才能从揭示客观规律的角度来看待声律问题,这是超拔于沈约和其他同时代的理论家的。此外,刘勰声律论的自觉不仅对文学之近体诗产生巨大影响,而且对音韵学的影响也是功不可没的。以嵇康为代表的道家乐论对声音的自觉,促使音韵学家更加关注自身声音的规律性,应该不为过吧。总之,在声律论的自觉问题上,道家乐论是功不可没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