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静思教学方法与小学生思维品质培养的实践研究
【6h】

静思教学方法与小学生思维品质培养的实践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引论

(一)选题缘由

1.静思对思维发展的重要性

2.新课改教学方式转变带来的挑战

3.个人的实践经验

(二)文献综述

1.静思教学方法的研究

2.思维品质培养的研究

(三)研究目的及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的理论意义

3.研究的实践意义

(四)研究的理论基础

1.思维发展的年龄特点理论

2.学习化课程理论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五)相关概念界定

1.静思教学方法

2.小学生思维品质

(六)研究思路和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一、静思的思想渊源探寻

(一)儒释道中的静思

(二)心理学中的静思

(三)教育学中的静思

二、静思与小学生思维品质的联结

(一)静思有利于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二)静思有利于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三)静思有利于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四)静思有利于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三、F小学学生思维品质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一)调查研究目的及思路

(二)调查对象

(三)调查工具

(四)调查实施

(五)调查结果分析

1.思维的深度、广度、难度欠缺

2.举一反三、概括迁移能力较弱

3.思维缺乏创造、创新能力

4.思维敏捷性表现一般

四、学科静思活动与小学生思维品质培养的实践探索

(一)培养方案的设计

(二)实施案例举隅

(三)实施效果

1.教师静思教学意识的提高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2.教师反思能力的提升有利于静思教学方法的推进

3.学生较好地掌握了静思学习方法

4.学生思维的深度、广度、难度明显提高

5.学生举一反三、概括迁移能力提升

6.学生思维的创造、创新能力得到发展

7.学生思维敏捷性有一定发展

(四)存在的问题分析

1.教师静思教学方法、思维品质理论知识匮乏

2.静思教学过程模式化,针对性不强

3.学生学习方法单一,缺乏灵活性

4.教师对静思活动的监控不足

5.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发展还有所欠缺

五、静思教学方法实施改进建议

(一)加强教师静思教学方法、思维品质相关理论的指导

(二)静思教学过程中注意因材施教

(三)静思学习方法与其他学习方法有机结合

(四)加强教师对静思活动的监控力度

(五)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六)继续保持静思的良好学习习惯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学校教育是要培养能够独立思考的人,新课改更加注重发展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培养创新性人才。近年来,学校不断转变教育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创新性人才需要具备良好的思维品质。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贯穿于整个课程的学习和过程中,而基础教育阶段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关键时期。
  思维品质主要包括深刻性、灵活性、创造性、批判性、敏捷性五个方面,考虑到小学阶段学生批判性思维尚未得到发展,本研究对小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主要集中在深刻性、灵活性、创造性、敏捷性四个方面。静思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手段,静思教学即把静思作为一种手段或教学方式,通过静听、静品、静读、静写、静练、静想等一系列静思活动,以学科内容为载体,促进学生的思维品质的发展。静思教学方法是指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师生在教学活动中所采用的方式、手段。既包括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的方法,是教法与学法的统一。静思教学方法的开展,有利于教师转变教育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发展思维,巩固课堂知识。
  目前对静思教学方法的研究多集中在静思的重要性、静思的教学方法等方面,很少有对静思教学方法与小学生思维品质培养二者结合进行的探讨。本研究以思维发展的年龄特点、学习化课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采用文献法、调查法、课例法等研究方法,以广西阳朔F小学为实验学校,制定小学生思维品质调查问卷,研制静思教学活动方案,深入课堂进行静思教学活动观察,探析静思教学方法对学生思维品质培养的成效,总结静思教学经验,分析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和对策,为静思教学的开展提供实践经验,为其他学校发展静思教学提供蓝本,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
  论文内容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
  引言部分,简要介绍了本研究选题的缘起和背景,通过文献法了解目前国内外静思教学方法和学生思维品质发展的总体情况,阐述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并对本研究中涉及的理论基础、相关概念、研究思路和方法等进行了说明。
  第一部分,在儒释道、心理学、教育学中探索静思的思想渊源。从儒家的静坐、佛家的坐禅、道家的打坐中亦可窥得静思的存在,在静坐、坐禅、打坐的过程中修身养性、强身健体、开悟增智、悟得人生真谛。心理学中的冥想能够减少人们一些负面情绪,释放压力,提高精神力量,集中注意力,把冥想当作一门课程,对改善身心健康有着重要作用。教育学中的静思作为人文价值教育理论的一部分引入到教学中,推崇在课堂上使用“静坐”和“创造性地想象”等技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动机。
  第二部分,从思维品质的深刻性、灵活性、创造性、敏捷性四个方面入手,阐述了静思与小学生思维品质之间的关系:静思有利于思维深度、广度和难度的发展;静思有利于发展学生举一反三、概括迁移的能力;静思促进学生创造、创新能力的发展;静思有利于提升学生思维的反应速度。
  第三部分,通过调查问卷对广西阳朔F小学二、四、六年级学生思维品质的现状进行调查后得知,该校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创造性表现一般,思维的敏捷性表现相对良好。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思维的深度、广度、难度欠缺;举一反三、概括迁移能力较弱;思维缺乏创造、创新能力;思维的敏捷性表现一般。
  第四部分,探讨静思教学方法在F小学的开展情况,针对学生思维品质发展的现状,研制静思教学活动方案,与F小学学校教师合作实施静思教学计划,形成了一些优良的静思教学实验课。经过一个学期静思教学方法的实施,教师的静思教学意识得以提高,促进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教师反思能力的提升有利于静思教学方法的推进;学生较好地掌握了静思学习方法;学生思维的深度、广度、难度明显提高;学生举一反三、概括迁移能力提升;学生的创造、创新能力得到发展;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有一定发展。静思教学方法的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静思教学方法、思维品质理论知识匮乏;静思教学过程模式化,针对性不强;学生学习方法单一,缺乏灵活性;教师对静思活动的监控不足;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发展还有所欠缺。
  第五部分,针对静思教学方法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改进建议:加强教师静思教学方法、思维品质相关理论的指导;静思教学过程中注意因材施教;静思学习方法与其他学习方法有机结合;加强教师对静思活动的监控力度;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继续保持静思的良好学习习惯。
  结语部分,根据本文所研究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反思,指出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制定的静思教学活动方案只涉及语文和数学两门学科,对其他学科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虽取得一定效果,但静思教学方法持续时间较短,还需继续实施观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