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职业高中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认同感研究——以重庆市w县为例
【6h】

职业高中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认同感研究——以重庆市w县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绪论

(一)选题缘由

1.学前教育的发展引起国家与社会的高度关注

2.提升学前教育学生专业认同感是提升学前教育质量的关键

3.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缺乏坚定的专业信念

4.以职业高中学前教育学生为对象的研究较薄弱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相关概念界定

1.职业高中

2.专业认同感

3.学前教育专业

(四)研究的理论基础

1.社会认同理论

2.态度理论

3. 自我效能理论

4.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五)文献综述

1.国外研究综述

2.国内研究综述

(六)研究思路与方法

2.研究方法

一、专业认同感的结构、特点及影响

(一)专业认同感的结构

(二)专业认同感的特点

1.专业认同感容易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2.专业认同感与学习过程相伴随

3.专业认同影响个人职业发展

(三)专业认同感的影响

1.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增强学生职业决策的自我效能感

2.推动学生个人成长

3.推动专业建设

4.推动人才培养体系的完善

二、职业高中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认同感现状调查分析

(一)研究工具与实施

1.问卷编制与内容

2.问卷信效度检验

3.样本选取与基本情况

4.研究过程

(二)职业高中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现状

(三)学生专业认同状况的差异分析

1. 性别差异分析

2.年级差异分析

3.城乡差异分析

4.家庭情况差异分析

5.角色差异分析

6.成绩差异分析

(四)小结

三、职业高中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认同感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学生自身报考动机及性格因素的影响

1. 报考动机不明确

2. 个人性格的影响

(二)学校专业学习条件的影响

1.课程设置有待优化

2.教师专业素养有待提升

3.职业高中培养模式有待完善

4.心理健康教育有待加强

(三)社会环境及职业现状的影响

1.幼儿教师待遇水平偏低

2.学前教师的劳动强度较大

3.外界评价不佳

四、提升职业高中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认同感的对策

(一)加强学生认知与行动

1.了解专业相关知识,明确专业选择动机

2.明确自身认识,规划专业成长道路

3.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培养坚定的职业意志

4.加强实践能力锻炼,缩小理论与实践差距

(二)完善学校专业学习条件

1.加强专业建设,建立科学课程体系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学质量

3.增加学生实践机会,提升与教师的交流

4.加强学历对接工作,鼓励学生提高学历层次

(三)建设有利于职业发展的社会环境

1.加大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心理环境

2.切实提高学前教育从业者的经济和社会地位

3.推进学前教育立法工作,使得各类事件有法可依

4.国家加大扶持力度,促进职业高中结构升级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学前教育是人生的奠基教育,在个体终身教育体系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学前教育是党和政府为百姓办实事的重大民生工程,关系到儿童的健康成长,社会的和谐稳定,也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未来。党的十九大做出重大决策部署,提出要办好学前教育、实现幼有所育。随着国家对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的不断加大和相关政策法规的出台,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迎来了新的阶段,但我国学前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 在此背景下,本研究通过对以往有关于学生专业认同感的调查情况进行梳理与整理,从专业认知、专业态度以及专业行为这三个维度对职业高中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认同感进行研究与调查,以此分析重庆市W县两所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专业认同上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本研究中的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得到的样本数据用SPSS22.0进行差异化分析,得出的结论为:重庆市W县的职业高中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认同感整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除了不同性别的学生专业认同感上差异不明显之外,不同年级,不同家庭所在地,不同家庭状况,不同角色学生,不同学业成绩的学生在专业认同感上均有显著的差异。笔者结合问卷及访谈情况,分别从学生自身、学校专业学习环境以及社会环境三个方面对职业高中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现状进行原因分析,自身因素包括学生的个人性格和学生的报考动机;学校因素包括专业课程设置、学校培养模式、专业老师的素养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社会因素包括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教师的劳动强度以及社会外界对幼儿教师的评价。基于对重庆市W县职业高中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认同感的现状和影响因素分析,笔者提出了在学生自身方面我们要树立学生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明确学生自身的认识,规划专业成长道路,加强实践能力锻炼,缩小理论与实践差距;学校方面需要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增加学生实践机会,提升学生与学前教师的交流,加强学历对接工作,鼓励学生提高学历层次,促进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对于社会而言,要加大宣传,营造良好的有利于幼儿教师发展的社会心理环境,提高学前教育从业者的经济和社会地位,推进学前教育立法工作,促进职业高中结构升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