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血脂特征及剩余心血管风险研究
【6h】

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血脂特征及剩余心血管风险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1.2 纳入排除标准

1.3 研究方法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基线特征比较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基础血脂比较

2.3单纯冠心病脂代谢异常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分布

2.4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分布

2.5 两组患者在标准治疗一年后两组患者血压、血糖、血脂比较

2.6 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组与单纯冠心病组主要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的比较

3、讨论

4、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人群的心血管剩余风险及调脂治疗研究新进展

致谢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目的:
  探讨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血脂特征和使用目前调脂方案治疗后此类患者血脂水平以及其剩余心血管风险研究。
  方法:
  收集2013年~2015年于我院明确诊断的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121例作为观察组(其中高血压患者116例,糖尿病患者97例),同时收集单纯冠心病仅有血脂异常患者103例作对照组,两组患者至入院起每晚服用1粒阿托伐他汀胶囊(20mg/粒),余治疗按冠心病常规治疗,两组无差别,同时代谢综合征组按高血压、糖尿病指南用药。观察治疗时间1年,分别收集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结果以及治疗中(后)两组患者主要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的比较。
  结果:
  1.在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对比中,体质指数(27.65±2.84 vs22.74±2.85,P<0.001)、血压值:收缩压(151.41±14.83 vs129.93±5.54,P<0.001)、舒张压(86.14±9.62 vs71.21±6.19,P<0.001)、空腹静脉血糖(8.28±1.86 vs5.47±0.60,P<0.001)。
  2.治疗前两组患者血脂比较,甘油三酯(3.19±2.05 vs2.31±0.84,P=0.009)、总胆固醇(4.39±1.22 vs4.65±1.35,P=0.136)、高密度脂蛋白(0.93±0.22 vs1.04±0.26,P=0.018)、低密度脂蛋白(2.73±0.92 vs3.09±1.13,P=0.078)代谢综合征组较单纯组比较,以高甘油三酯及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主,两组具有显著差异。
  3.单纯组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前后血脂比较,甘油三酯(2.31±0.84 vs1.24±0.43,P=0.016)、总胆固醇(4.65±1.35 vs3.63±0.87,P=0.003)、高密度脂蛋白(1.04±0.26 vs1.12±0.16,P=0.031)、低密度脂蛋白(3.09±1.13 vs1.56±0.73,P=0.021),阿托伐他汀对单纯冠心病组的治疗前后有明显统计学差异,治疗后患者血脂可达理想血脂水平。
  4.代谢综合征组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总胆固醇(4.39±1.22 vs3.78±0.90,P=0.014)、低密度脂蛋白(2.73±0.92 vs1.68±0.69,P=0.004),甘油三酯(3.19±2.05 vs3.06±1.49,P=0.514)、高密度脂蛋白(0.93±0.22 vs0.89±0.78,P=0.089),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组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其高甘油三酯、低高密度脂蛋白血脂水平在治疗前后无统计学意义。
  5.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组较单纯冠心病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脑卒中(15.71%vs3.88%,P=0.024)、再发心绞痛症状(34.71%vs11.65%,P=0.001)、再发心肌梗死(1.65%vs0.00%,P=0.037)、支架内再狭窄(3.31%vs0.97%,P=0.020)、因心衰再入院或多次入院(28.93%vs3.88%,P=0.001)两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
  结论:
  1.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血脂特点以高甘油三酯、低高密度脂蛋白为主;
  2.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使用目前单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并不能使其血脂达到理想血脂水平;
  3.考虑其与剩余心血管风险有关,需进一步探讨此类患者调脂方案。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