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指数波动与市场有效性研究——对上海深圳股票市场的实证分析
【6h】

指数波动与市场有效性研究——对上海深圳股票市场的实证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2研究思路

1.3本文创新点

第2章证券市场有效性理论综述

2.1证券市场有效理论

2.2国外研究综述

2.2.1弱式有效市场

2.2.2半强式有效市场

2.2.3强式有效市场

2.3国内研究综述

2.3.1弱式有效市场

2.3.2半强式有效市场

第3章证券市场弱式有效性分析方法

3.1基于随机游走过程的检验

3.1.1随机游走过程

3.1.2股票市场随机游走过程的检验

3.2市场弱式有效性分析的其他方法

3.2.1机械逐势策略的有效性

3.2.2年历周期效应

3.2.3基于波动特征的市场有效性分析

第4章中国证券市场有效性实证分析

4.1基于序列相关检验的实证分析

4.1.1上海股票市场有效性检验

4.1.2深圳股票市场有效性检验

4.2.3基于沪深300指数的整体有效性检验

4.2周日效应统计检验

4.3基于指数波动特征的实证研究

4.3.1上证综指波动特征研究

4.3.2深证成指波动特征研究

4.3.3沪深300指数波动特征研究

4.3.4波动特征实证研究结论

第5章提高证券市场有效性的建议和研究展望

5.1股票市场非弱式有效的原因分析

5.2提高市场有效性的政策建议

5.3本文不足之处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市场有效性是股票市场研究中的基本问题。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资本配置的效率,对于宏观经济的发展和稳定有着巨大的影响。从1990年底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成立至今,中国股票市场经历了18年的发展历程。相比于历史悠久发展较成熟的英美市场,中国股票市场起步晚,受政策的限制也比较多,对于市场信息的反应还不够理性、灵敏,整体运作也不够规范。但如果仔细检视股票市场的发展历史,却不难发现中国股票市场的阶段性成长特征和在艰难中迅速发展的特点,因而非常有必要对中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进行研究。 相比于国外学者对于英美等国股票市场已经弱式有效的共识,国内学者对于中国股票市场处于有效性的何种阶段还存在分歧。有的研究认为已经达到弱式有效,有的研究却持相反的结论。 本文首先对国内外的市场有效性理论加以论述,并在国内研究的基础之上确定将市场是否弱式有效作为本文论证和实证分析的核心。在对上证综指自1990年12月19日至2008年4月30日共4259个日收盘指数、深证成指自1991年4月3日至2008年4月30日共4168个日收盘指数、沪深300指数自2005年4月8日至2008年4月30日共745个日收盘指数分别进行研究的基础之上,得出上海股票、深圳股票市场和沪深整体股票市场均未达到弱式有效的结论。再细化到具体的阶段性特征,将深圳股票市场以1997年为界进行分段分析并未发现明显的渐进特征;而将上海股票市场以1993年为界分析的结果却发现逐渐朝向弱式有效发展的特征,而且沪深整体股市在2005年4月8日之后呈现类似的规律。 本文采用残差序列相关性分析检验股指的随机游走特征,用GARCH(1,1)模型分析股指数据—阶自回归方程及回归残差波动的特征,二者同时表明,中国股票市场处于非弱式有效阶段。文中还探讨了弱式有效的其它表现,对于股指日平均收益率的周日效应进行统计检验否认了该效应的存在。 最后,本文从各个方面对股票市场的非弱式有效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