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青少年家庭亲密度与非自杀性自伤的关系 ——有调节的中介作用及干预研究
【6h】

青少年家庭亲密度与非自杀性自伤的关系 ——有调节的中介作用及干预研究

 

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非自杀性自伤

1.1 非自杀性自伤的概念界定

1.2 非自杀性自伤的测量

1.3 非自杀性自伤的模型

1.4 非自杀性自伤的研究现状

2 家庭亲密度

2.1 家庭亲密度的概念界定

2.2 家庭亲密度的测量

2.3 家庭亲密度的研究现状

3 认知情绪调节策略

3.1 认知情绪调节策略的概念界定

3.2 认知情绪调节策略的测量

3.3 认知情绪调节策略的研究现状

4 述情障碍

4.1 述情障碍的概念界定

4.2 述情障碍的测量

4.3 述情障碍的研究现状

第二部分 问题提出和研究设想

1 问题的提出

2 研究内容

3 研究假设

4 研究框架

5 研究意义

第三部分 研究部分

研究一 青少年家庭亲密度与非自杀性自伤:认知情绪调节策略的中介作用及述情障碍的调节作用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研究二 以认知行为疗法为指导的团体心理辅导对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的影响

1 研究目的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四部分 总讨论

1 各变量的基本情况分析

2 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家庭亲密度、认知情绪调节策略与述情障碍的关系分析

3 认知行为团体干预活动的有效性分析

4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5 研究的局限与展望

第五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

摘要

目的: 测查某中学学生的家庭亲密度、非自杀性自伤、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及述情障碍的状况并探讨四者间的关系,以认知情绪调节策略为重点,进行团体心理干预并验证有效性,以减少中学生的消极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和非自杀性自伤的出现,为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及干预方向提供实践依据。 方法: 研究一:用整群抽样的方式对北京某中学四个年级(初一、初二、高一、高二)的学生进行问卷测查,问卷:一般人口学问卷(自编)、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量表、家庭亲密度量表、认知情绪调节策略问卷、述情障碍量表。 研究二:根据研究一的结果,将符合入组标准的40名中学生随机分成实验组与等待组(各20人)。等待组接受心理健康宣讲,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8次(每周一次,每次60分钟)的团体心理辅导。对干预前后两组被试的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及非自杀性自伤得分进行分析。 结果: 1.各变量基本情况及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性检验:非自杀性自伤在中学生中的检出率为15.34%,其得分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女性得分显著高于男性;家庭亲密度在年级、家庭结构上均存在显著差异;消极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在年级、是否留守、家庭结构上均存在显著差异;述情障碍总分在年级、家庭结构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均0.05);实验组干预后的消极认知情绪调节策略(t=-3.194)与NSSI(t=-2.060)得分显著低于等待组(P均0.05)。 6.非自杀性自伤得分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与等待组在组别因素上不存在显著差异(F=0.223,P>0.05),在时间因素(F=5.217)及组别与时间的交互作用(F=9.275)上存在显著差异(P均0.05)。 结论: 1.非自杀性自伤、家庭亲密度、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和述情障碍四者间显著相关,消极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和述情障碍得分高、家庭亲密度低均是非自杀性自伤的危险因素。 2.中学生消极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在家庭亲密度和非自杀性自伤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述情障碍在后半段路径起调节作用。 3.基于认知行为疗法的团体心理辅导可显著降低中学生的消极认知情绪调节策略,进而减少非自杀性自伤行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AI论文写作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