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内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学习困难学生
2.1.1 学习困难学生的概念
2.1.2 学习困难学生的研究现状
2.2 群际帮助
2.2.1 群际帮助的概念
2.2.2 群际帮助的研究现状
2.3 群际接触
2.3.1 实际群际接触
2.3.2 想象群际接触
2.4 共情
2.4.1 共情的概念
2.4.2 共情的研究现状
2.5 群际接触、共情和群际帮助意愿的关系研究
2.5.1 群际接触与群际帮助意愿的关系研究
2.5.2 群际接触与共情的关系研究
2.5.3 共情与群际帮助意愿的关系研究
2.5.4 共情的中介效应
第三章 研究一:实际群际接触对高中教师帮助学困生意愿的影响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假设
3.3 研究方法
3.3.1 研究对象
3.3.2 研究工具
3.3.3 数据处理
3.4 研究结果
3.4.1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3.4.2 实际群际接触、共情、群际帮助意愿及各维度的描述性分析
3.4.3 实际群际接触、共情、自主定向帮助意愿及各维度的差异分析
3.4.4 实际群际接触、共情、自主定向帮助意愿及各维度的相关分析
3.4.5 共情在实际群际接触与自主定向帮助意愿间的中介效应检验
3.5 讨论
3.5.1 高中教师群际帮助意愿的整体状况
3.5.2 实际群际接触、共情与自主定向帮助意愿的相关关系
3.5.3 共情在实际群际接触与自主定向帮助意愿间的中介作用
第四章 研究二:想象群际接触对高中教师帮助学困生意愿的影响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假设
4.3 研究方法
4.3.1 实验对象
4.3.2 实验设计
4.3.3 实验工具
4.3.4 实验程序
4.3.5 方法有效性检验
4.4 研究结果
4.4.1 同质性检验
4.4.2 想象群际接触对自主定向帮助意愿的影响分析
4.4.3 共情在想象群际接触与自主定向帮助意愿间的中介作用
4.5 讨论
4.5.1 想象群际接触对自主定向帮助意愿的影响
4.5.2 共情在想象群际接触与自主定向帮助的中介作用
第五章 总讨论
5.1 群际接触对高中教师帮助学困生意愿的影响
5.2 共情在群际接触与高中教师帮助学困生意愿间的作用
5.3 建议
5.3.1 评估群际帮助意愿,树立高中教师帮助学困生的理念
5.3.2 整合群际接触措施,丰富高中教师帮助学困生的手段
5.3.3 创设共情团辅课程,提升高中教师帮助学困生的温暖
第六章 结论
6.1 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出版或发表的论著、论文
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