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试论先秦文学作品中的忧患意识
【6h】

试论先秦文学作品中的忧患意识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绪 论

1.1 课题的提出与研究的文化价值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2 先秦忧患意识发展概述

2.1 忧患意识与文明、民族兴衰的关系

2.2 中国先秦时期忧患意识的产生与发展

3 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忧患情感

4 先秦诗歌中的忧患意识

4.1 《诗经》中的忧患意识

4.2 《离骚》中的忧患意识

5 先秦散文中的忧患意识

5.1 诸子散文中的忧患意识

5.2 历史散文中的忧患意识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 录

展开▼

摘要

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文化遗产之一,是东方伟大文明的智慧结晶,肇源于西周,发展于春秋战国时期,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华文明之所以成为全世界五千年唯一一脉相承的伟大文明系统,就是因为中国自古具有生于忧患,居安思危,多难兴邦的忧患意识。忧患意识是一种高度成熟的智慧,它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衰荣辱有重要的影响。在中国,“忧患”一词最早见于战国中期的《周易》、《孟子》中。《周易·系辞下》:“<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89《孟子·告子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作为一个学术概念,忧患意识的出现最早是在1962年,由徐复观先生提出的。他认为所谓忧患意识“乃人类精神开始直接对事物发生责任感的表现,也即是精神上开始有了人地自觉的表现”[3]18-19。在现代意义上概括,忧患意识是“历史主体在社会发展转折时期或关键时期的一种清醒的防范意识和预见意识,源于自觉的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表现为坚强意志和奋发精神。忧患意识表现出的是社会主体的一种精神自觉,是这种主体对改造世界的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能动性。”
  中国先秦时期是奠定中华民族性格特质的重要时期,先秦时期孕育了忧患意识的萌芽,经历了发生、发展,并完成了基本的定型,后世的忧患意识是对先秦时期忧患意识的继承和发展。本文对先秦忧患意识发生、发展的过程进行了系统的考察,揭示了忧患意识与先秦理性人本主义精神的内在联系。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忧患意识的存在对我国文明的兴衰、民族的复兴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国家、民族而言,只有具有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才可以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促进民族的和谐团结,文明的发扬光大。对于个人来说,它使人们意识到安图享乐的危害性,即使处于事业的巅峰或一帆风顺时也要时刻保持警惕之心,防微杜渐;当遇到挫折或困境时要以积极地态度去面对,寻找解决的方法,决不气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