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乳品加工企业与奶农交易关系研究——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奶业为例
【6h】

乳品加工企业与奶农交易关系研究——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奶业为例

代理获取

摘要

中国奶业在迅速发展过程中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乳品企业压级压价、奶农掺杂使假、倒奶杀牛、乳品安全危机等一系列事件的接连出现,引起人们普遍关注。这些现象的凸显,深刻地暴露出中国奶业在整个产业链的衔接上不协调,尤其是产业链关键主体--乳品企业与奶农的利益分配不合理,交易关系不协调。协调乳品企业与奶农的交易关系,已成当前乳业发展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而交易过程中,交易价格决定利益分配,交易价格影响交易的数量及质量,合理的交易价格是达成有效交易关系的重要前提。以交易价格为核心,研究乳品企业与奶农的交易关系,对协调企农关系,促进整个产业的稳定发展意义重大。
   一.主要内容:
   本文以“交易关系”为研究对象,紧紧围绕交易价格这一核心,主要研究了以下六方面的内容。
   1.从牛奶生产-加工系统出发,分析了牛奶生产和加工两个产业的生产方式、产业特征及其关联特征。牛奶分散生产和集中加工决定乳品加工企业与奶农交易方式和市场地位,进而影响交易价格。牛奶生产和加工的产业特征决定企业与奶农相互依赖强度,进而影响交易主体行为选择。牛奶生产与加工的关联特征决定乳品加工企业与奶农交易主要内容及方式。
   2.对交易系统条件(Environmental Condition)--交易主客体特性(Characteristic)--契约安排(Contract Arrangement)---外部冲击(externalimpact)--内部影响(internal impact)进行系统分析,研究了乳品加工企业与奶农主体特征、交易方式、交易特征、契约类型以及交易价格的影响因素。交易过程中,交易主体特征决定交易方式,交易方式决定市场地位以及契约类型,契约类型进一步影响交易价格、交易效率和交易稳定性。交易特征揭示交易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可能出现的问题。
   3.采用均衡移动模型(Equilibrium Displacement Model),分析了乳品需求与价格变动、原奶生产成本变动情况下的乳品加工企业与奶农交易价格决定及其交易行为选择。乳品需求与价格变动影响乳品加工企业乳品供给,乳品供给影响牛奶需求,需求影响交易价格,交易价格决定交易行为。原奶生产成本变动影响奶农牛奶供给,牛奶供给又影响交易价格,交易价格决定交易行为。同时,交易双方的市场势力对交易价格有重要影响。
   4.构建牛奶交易定价模型,分析了乳品企业加工盈利变动情况下的企业与奶农交易价格决定及其交易行为选择。乳品企业成本构成,乳品产业特征(包括产品差异化、产业生命周期、市场集中度、市场规模、产业壁垒),以及产业关联主体的市场势力等,都会影响企业加工盈利。乳品企业加工盈利变动,影响加工企业与奶农可供分配的交易剩余,也影响加工企业垄断势力的作用强度,进而影响牛奶交易价格,而牛奶交易价格又决定交易双方的行为。
   5.运用综合模型分析了乳品需求与价格、原奶生产成本、乳品企业加工盈利等因素交互变动情况下,牛奶交易价格决定及其交易行为选择,并分析了信息不对称和政府干预对交易价格的影响。当乳品需求与价格、原奶生产成本以及乳品企业加工盈利交互变动时,乳品企业倾向于根据乳品市场需求与价格、加工盈利水平以及行业竞争情况,决定乳品供给量,进而利用市场势力调控牛奶收购数量和质量,并影响交易价格。奶农依据牛奶生产成本变动,调整牛奶生产,影响牛奶交易的质量和数量,进而影响交易价格。
   6.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奶业发着的实际数据验证了理论模型,并测算出了乳品加工企业与奶农市场力量的比值。笔者利用三种不同生产组织模式的样本数据,分别计算出其单位牛奶生产成本和生产者收益,通过对比分析,提出奶农提升市场地位,增加收益的路径选择。并以某乳品加工企业227克百利包纯牛奶为例,详细分析了乳品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利益分配,并测算出乳品加工企业与散户奶农的市场势力比值为4。
   二.研究结论:
   通过分析、研究和论证,本文得出以下五点基本结论。
   1.维护乳品加工企业与奶农合法权益,建立正常的牛奶交易秩序是乳业产业链健康、有序和稳定运行的环境基础。市场交易秩序混乱,破坏交易的稳定性,进而破坏供求。市场繁荣时期,各个乳品企业哄抢奶源、抬高奶价、放松质量控制、奶农违约转售、盲目扩张、掺杂使假、牛奶供求失衡,危及乳品质量安全,破坏企业利益。市场萧条时期,各个乳品企业压级压价、违约拒收,奶农倒奶杀牛、转产退出,危及牛奶供给,破坏奶农利益。因此,构建正常的交易秩序,维护交易主体的合法权益是整个产业链持续运行的重要环境保障。
   2.牛奶交易价格合理确定是交易过程中的核心内容。交易价格是影响奶农牛奶生产收益和加工企业乳品生产成本的重要变量。乳品企业与奶农交易的目的是获取利益。只有企业的牛奶加工是有利可图的,企业才会生产尽可能多的乳制品以满足市场需求;同理,只有奶农的牛奶生产是有利可图的,奶农才会生产尽可能多的牛奶以满足加工需求。合理的交易价格能够平衡利益分配,刺激牛奶供求,提高交易效率。因此,确定合理的交易价格是维系乳品企业与奶农交易关系的重要法宝。
   3.牛奶生产成本和牛奶加工盈利是对交易价格有决定性影响的两个重要因素。奶农维持牛奶生产的基本条件是交易价格不小于生产成本,生产成本越低,为交易价格让度的空间就越大,对加工企业的成本压力就越小,奶农市场风险抵御能力越强,交易稳定性越强;乳品企业生产的基本条件是乳品加工盈利,加工盈利水平越高,为提升交易价格释放的空间就越大,企业对奶农支付的价格贴水越高,奶农对企业的依附性越强,交易的稳定性越强。因此,降低牛奶生产成本,提高乳品加工盈利是奶农与乳品加工企业努力的方向。
   4.交易现实中,乳品加工企业与奶农的市场力量对交易价格产生重要影响。在交易过程中,交易双方都有利用市场力量、调控交易价格、使利益向己方倾斜的行为激励。奶农数量众多且分散,牛奶供给呈典型的原子市场结构;乳品企业数量少且集中,有买方垄断力量,对奶农有锁定效应,有利用市场力量,压低交易价格,克扣奶农利益的强烈动机和行为能力。因此,提高奶农的规模化和组织化程度,提升其在交易中的市场地位已然成为确定合理交易价格,构建和谐交易关系的当务之急。
   5.行业竞争秩序是影响乳品加工企业与奶农交易关系的又一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行业竞争秩序直接影响行业内企业的产品价格及销售成本,进而影响中间投入品的交易价格。乳品市场的恶性竞争,在降低乳品价格的同时增加了乳品企业的销售成本,使企业盈利下滑。出于利益追求,企业倾向于向奶农转嫁市场风险,压价收购,确保自身利益,但加剧企农矛盾。处于劣势的奶农,为了确保自身利益,采取不法行为,在原奶中掺杂使假,破坏整个乳业以及消费者的利益。因此,维持正常的乳品行业竞争秩序,是构建乳品加工企业与奶农正常交易关系的重要外部条件,也是乳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
   三.创新点:
   本文对乳品加工企业与奶农交易关系的研究,在以下四个方面有所创新;
   1.以交易价格为核心对乳品加工企业与奶农交易关系进行研究,与以往从产业或契约角度进行的研究相比,突出了核心与重点。交易过程中,交易价格合理确定是核心内容,是主要矛盾。交易价格是决定奶农生产与否,生产多少、如何生产的关键变量,也是决定乳品企业收购与否、收购多少、如何收购的关键变量。交易价格决定交易的数量和质量,是交易关系能否维系的命脉。因此,基于交易价格研究交易关系切中要害。
   2.构建一个“交易系统条件(Environmental Condition)--交易主客体特性(Characteristic)--契约安排(Contract Arrangement)--外部冲击(external impact)--内部影响(internal impact)”的分析框架,全面考虑了对交易价格决定有重要影响的因素,从乳品需求与价格变动的外部冲击和牛奶生产成本变动以及乳品加工企业加工收益变动的内部影响入手,将交易放在不同的市场条件下,从交易价格的决定与变化分析相关主体交易行为选择,使理论分析更加贴近实际交易过程。
   式中,PM为单位牛奶交易价格,v为乳品加工企业单位牛奶加工收益(加工企业单位牛奶加工产出的乳品产值减去单位牛奶加工过程中的其它投入品(不包含牛奶投入)成本),CM为奶农单位牛奶生产成本,则v-CM为企业与奶农交易剩余,κ,γ分别为奶农和乳品加工企业市场势力对牛奶交易价格的影响系数。该模型不仅简单明了反映了多种因素变动对交易价格的决定,而且还可通过对相关变量的测定,方便地计算出牛奶的交易价格。比之Rubinstein(1982)的交易定价模型,内涵更明晰也更为实用。
   4.运用均衡移动模型(Equilibrium Displacement Model),并从牛奶生产--加工系统整体出发,对奶农生产函数做了改进,加入了成本变量,使模型能够更为贴切地反映奶农供给实际,进而可以更为清楚地推导在不同情况下,企农的交易行为选择。均衡移动模型在国内外主要用于农产品价格形成与传递的研究,但没有考虑生产成本这一重要变量。本文在这一模型中加入成本变量,用于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户交易关系的研究,从己掌握文献看,在国内尚属首次。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