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简论王安忆的“上海世界”——从《长恨歌》到《天香》
【6h】

简论王安忆的“上海世界”——从《长恨歌》到《天香》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一、研究缘起与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方法

(一)文本细读研究法

(二)文化——文学研究法

(三)田野调查研究法

四、研究内容

第一章 《长恨歌》:老上海的繁华旧梦

一、老上海的典型景观

(一)弄堂

(二)闺阁

(三)爱丽丝公寓与平安里

二、弄堂里的日常生活

(一)吃喝

(二)打扮

(三)玩乐

(四)家庭布置

三、王琦瑶——上海的精魂

(一)精致细腻的女性

(二)骄傲功利的女性

(三)坚韧务实的女性

第二章 《富萍》:上海底层的浮世绘

一、从“淮海路”到“梅家桥”的日常生活

(一)“淮海路”的底层

(二)棚户区的“乡村”世界

(三)仁义之地“梅家桥”

二、移民中的典型形象

(一)奶奶——“淮海路”的移民代表

(二)舅舅、舅妈——“棚户区”的移民代表

(三)富萍、相依为命的母子——“梅家桥”的移民代表

第三章 《天香》:上海的史前传奇

一、天香园里的世俗生活

(一)“天香园”

(二)女性的日常生活

二、天香园里的闺阁女子

三、古上海的地理与历史书写

结论 王安忆上海书写的“变”与“不变”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王安忆是一个丰富多产的作家,在其三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中,她总是不断地转变与创新,呈现出多样的创作风格,获得了不少成绩。尤其是她孜孜不倦地对上海进行书写,为我们展现了上海多样的风情风貌,自己也俨然成为了上海的形象代言人。
   本文以王安忆有关上海题材的小说为主要研究着眼点,以王安忆的特殊“历史观”为切入点,仔细分析在其历史观的关照下《长恨歌》、《富萍》、《天香》这几部上海书写的小说中的典型景观、日常生活情态、人物形象特征等,通过梳理,总结出王安忆上海书写的变化与清晰脉络,从而较为完整地呈现出王安忆所建构的“上海世界”。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部分来论述王安忆的上海书写。
   首先是绪论部分,主要诠释该选题的研究缘起、意义,通读文献,梳理与总结对王安忆上海书写相关的研究文献,并选取合适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分析王安忆90年代以来非常重要的上海书写之作《长恨歌》。本章将在王安忆独特历史观的关照下,讨论《长恨歌》中展现了老上海怎样的典型景观,怎样的日常生活,以及上海小姐王琦瑶是如何为上海代言的,通过这三个层次的分析,试图挖掘出老上海的风情风貌及文化精髓,以及此时王安忆所认同的上海的日常生活方式是怎样的。
   第二章探讨王安忆2000年发表的作品《富萍》。本章首先将从淮海路、棚户区、梅家桥这三处上海底层移民的居住空间入手,展现这里底层人们的日常生活,进而再分析这三处底层移民的典型代表形象,总结出这三处底层移民的不同特征,尤其是分析主人公富萍从淮海路最终扎根梅家桥的思想转变,以此来把握王安忆在《富萍》中的上海写作的转变,以及此时她所认同的上海价值观。
   第三章研究王安忆2011年发表的最新作品《天香》。本章将先从小说的空间环境——“天香园”入手,分析天香园的兴建原因及其所呈现的世俗生活,进而展现出在这样环境下生活的天香园内三代女子的性格特征,以展现上海女性自古以来的性格魅力。最后将对文中所呈现的古上海的地理与历史的双重书写进行分析,试图从中找到王安忆用《天香》实现自己上海书写又一次重大转变的创新之处。
   结尾是对全文的总结,总结王安忆从《长恨歌》到《富萍》再到《天香》一路以来上海书写的转变与创新,同时也总结出王安忆上海书写中始终保持不变的审美价值。至此,王安忆的上海书写和她所建构的“上海世界”,在本文中有了较为清晰的脉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