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小学教师教育生理学素养提升问题的研究
【6h】

中小学教师教育生理学素养提升问题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一、问题提出与研究设计

(一)选题缘由

(二)概念界定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设计

二、中小学教师教育生理学素养的现状及问题

(一)调查对象与调查设计

(二)中小学教师教育生理学素养的现状

(三)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生理学素养存在的问题

三、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生理学素养欠缺的原因

(一)社会层面:重视精神生命轻物质生命

(二)学校层面: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

四、提升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生理学素养的思考

(一)提升中小学教师教育生理学素养的原则

(二)提升中小学教师教育生理学素养的方法

五、研究结论与存在问题

(一)研究结论

(二)存在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展开▼

摘要

生理是教育的基础,教育不能离开生理学。教育是一项必须依赖人的身体特别是人脑才能进行的活动,人的生理机能,如视听、触嗅、动作、语言及记忆等,都会直接影响教育结果。因此,只有充分了解人体生理,才能够有效推行教育的发展和进行必要的改良。当前,教育中由于教师对生理科学的无知而导致的许多违反学生生理规律,使得某些教育成为压抑人性、影响学生生理发展的现象非常普遍。在这种情况下,教育生理学应运而生。教育生理学是以人体生理的发展为基础,分析教育的生理基础及人体生理科学规律对教育活动设计的规定性作用,以此出发确定教育的起点、方法和速度,以实现教育在制度、内容、方法、过程等方面的生理科学化。教师的教育生理学素养即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所具备的从生理学角度看教育、审视教育的生理科学性的较稳定的态度与涵养,以及按照生理规律设计科学的教育活动的能力。教师的教育生理学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教育活动是否能建立在生理科学基础上,关系着学生的身心是否能健康发展。
   本研究以成都市郊区的八所中小学为对象,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揭示了中小学教师教育生理学素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深入探究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同时对如何提升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生理学素养提出了建议。
   首先,基于对国内外研究的把握,分析了中小学教师须具备教育生理学素养的现实要求:实现教育活动的最佳效益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推进教育活动的生理科学化的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大脑内在潜能的要求。同时,阐述了教师教育生理学素养的内涵,主要表现在教育生理学的实践性、动态性、敏感性和科学性以及教师在教育生理学方面的意识、知识、能力、智慧素养。
   其次,运用问卷法和访谈法调查了成都市郊区的八所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生理学素养现状,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到当前中小学教师教育生理学素养主要存在教师教育生理学意识意识不强、教育生理学知识储备较少、教育生理学的实践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教育生理学智慧比较缺乏四个方面的问题。
   再次,分析了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一是社会层面上关注学生的精神生命胜过物质生命;二是学校层面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包括教师自身素质的欠缺、教师教育内容的缺位和考试“指挥棒”效应的影响。
   最后,关于提升中小学教师教育生理学素养的几点思考。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生理学素养,要遵循主动性、统一性、点面结合、求真务实四项基本原则,具体可以从职前和职后两个阶段着手实施。加强职前教育,为新教师教育生理学素养的形成和提高奠定基础,一是师范院校开设教育生理学课程,二是加强师范院校教育生理科学教师队伍建设;重视职后教育,为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生理学素养创造条件,具体可以从学校、培训、教师自身三个方面着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