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黑树上的新枝——论莫言长篇小说《生死疲劳》中的乡土性
【6h】

黑树上的新枝——论莫言长篇小说《生死疲劳》中的乡土性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一、写作缘起

二、研究综述

(一)国外关于《生死疲劳》的研究综述

(二)国内关于《生死疲劳》的研究综述

三、研究方法

四、写作的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写作的意义

第一章 《生死疲劳》中的乡土性与现代性冲突

一、中国乡土小说中乡土性与现代性的关系

(一)游离之外

(二)主动迎合

(三)冷静审视

二、《生死疲劳》中乡土性与现代性的冲突

第二章 从《生死疲劳》中的人物形象分析看莫言小说的乡土性

一、以蓝脸、洪泰岳为代表的乡土守望者

(一)孤独而执着的蓝脸

(二)疯狂而病态的洪泰岳

二、以西门金龙、蓝解放、庞抗美为代表的乡土逃亡者

三、以西门闹代表的乡土情感消亡者

第三章 从《生死疲劳》中的叙事方式看莫言小说的乡土性

一、叙述视角多样

(一)从动物的视角看待病态的人的世界

(二)从人的视角审视疯狂的世事变迁

二、叙事手法虚实结合

(一)写实手法

(二)魔幻现实主义写作手法

第四章 《生死疲劳》在乡土文学中的独特价值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读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莫言是中国现当代乡土文学的标志性人物,自1981年秋,在河北保定市的双月刊《莲池》第5期发表处女作短篇小说《春夜雨霏霏》以来,开始了莫言的创作生涯,迄今有长篇小说11部,中篇小说25部,短篇小说75篇。莫言的作品创作风格多样,成绩斐然,特别是他长久以来对于农村的关注和书写,为我们提供了乡土文学作品一种新的思维模式和反思视野。
  《生死疲劳》是莫言在2006年创作出版的一部关于乡土的小说,从开始创作到小说完成,仅用时43天,这部主要以动物视角来看中国农村社会变迁的小说一经出版获得了社会极大的反响。龙应台评价:“最喜欢莫言的《生死疲劳》,他的小说充满方言,可以彻底看到村落的经验是如何给人充沛的生命力,最泥土的也就最国际。每回读莫言小说,都感叹我不如他。”①司马中原评价:“我写的书(数量)是莫言的十倍,但看完莫言的《生死疲劳》后,我认为此子胜我百倍,我告诉莫言,我写不出来的书,希望你帮我写出来。”②美国汉学家史景迁评价:”《生死疲劳》依然是一部幻想大胆、具有创造力的小说,它不断地自嘲、重编,并通过文中的评论给读者以震动。它将政治作为病理学来阐述。”③
  整部小说通过六道轮回的民间传说,荒诞而又怪异的展示了半个世纪中国农村农民的命运和农村社会变迁,探索了生与死、苦难与慈悲的关系。命运通过民间传说和魔幻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为我们展示一部中国农村的《变形记》,王德威教授曾表示“作品植根于中国文化的母体,将夸张的想象与质朴的现实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激情四溢的诗性笔触游走于阴阳两界,全景式地展现了乡村中国的生存画卷。作家将沉重的思想贯注于狂欢式的叙述中,在对苦难的戏谑中加深对苦难的理解。”①
  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主要是介绍论文的写作起源、研究现状、研究方法以及写作的目的和意义,并对乡土小说的发展现状作了一个简要的概述。
  第二部分主要是对《生死疲劳》中的乡土性与现代性冲突进行分析。首先阐释了中国乡土小说中乡土性与现代性的关系,将其归纳为游离之外、主动迎合以及冷静审视三种。然后又对《生死疲劳》中乡土性与现代性的冲突进行了详细的阐释。
  第三部分是从《生死疲劳》中的人物形象看莫言小说的乡土性,并将小说中的人物主要分为以蓝脸、洪泰岳为代表的乡土守望者;以西门金龙、蓝解放、庞抗美为代表的乡土逃亡者;以西门闹代表的乡土情感消亡者三类进行论述。
  第四部分是从《生死疲劳》中的叙事方式看莫言小说的乡土性。主要是从叙述角度和叙述手法两点来进行阐述。
  第五部分则是简要的评价《生死疲劳》在乡土文学中的独特价值,主要是从文学的角度去思索《生死疲劳》的审美价值及其社会意义。
  第六部分为结语,是对全文的一个简要总结,并对乡土中国的发展图景进行大胆展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