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教学学术”传播方式个案研究
【6h】

“教学学术”传播方式个案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1.“教学学术”的价值蕴藏

2.“教学学术”的现实困顿

3.相关研究的不足与缺憾

(二)相关概念界定

1.教学学术

2.学术传播

3.学术传播方式

(三)文献综述

1.关于“教学学术”的相关研究

2.关于“学术传播”的相关研究

(四)研究设计

1.研究问题

2.研究对象

3.研究方法

4.研究思路

5.研究目的

6.研究意义

7.研究伦理

一、“教学学术”传播的三种方式

(一)发表与出版

1.发表

2.出版

(二)演讲

1.公开课

2.学术报告

(三)网络

1.数字出版

2.学术博客

3.学术网站

二、A、B、C教师“教学学术”传播方式分析

(一)A教师“教学学术”的传播

1.A教师“教学学术”的发表与出版传播

2.A教师“教学学术”的演讲传播

3.A教师“教学学术”的网络传播

(二)B教师“教学学术”的传播

1.B教师“教学学术”演讲传播

2.B教师“教学学术”发表传播

(三)C教师“教学学术”传播方式

1.C教师“教学学术”发表传播

2.C教师“教学学术”演讲传播

三、A、B、C教师“教学学术”传播方式归因

(一)内因

1.教育信念

2.学术素养

3.自我发展策略

(二)外因

1.学科性质

2.学术惯例

3.传播方式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二)建议

1.树立正确的教育信念

2.提高教师学术素养

3.完善学术传播方式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发表论文及一览表

展开▼

摘要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和程度的加深,越来越多以硕士、博士毕业生等为代表的高学历者进入中小学校任教,成为中小学教师队伍中的新锐力量。这些新锐力量不仅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敏锐的问题意识,而且具有强烈的研究热情和较好的研究能力,还能将基于理论的思考外显化为可在同行之间交流、评论和运用的“成果”。可见,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使得“学术”不再是大学殿堂的专利,同时也正在走向中小学。
  “教学学术”对中小学教师、学生及学校三者蕴含着重要意义,然而其在中小学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教学学术”传播不畅使可见的“教学学术”少,进而导致其价值难以引起关注。通过对“学术传播”文献梳理可知,目前理论上传播“教学学术”的可行途径有三种:发表及出版、演讲和网络,那么,影响“教学学术”这三种传播途径的因素又是什么呢?
  基于这样的思考,本研究采用观察法、调查法和个案研究法对三名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学术”传播的现状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分析影响三位个案“教学学术”传播现状的因素,据此展开反思,尝试提出促进中小学教师传播“教学学术”的对策,进而为“教学学术”本身的发展及以“教学学术”助推教师、学生、学校的发展提供一种思考的路向。论文共分为导论、正文和结论与建议三大部分:
  导论部分分析论证了“教学学术”可行性及其意义,在综述已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明确了本研究的基点和展开的方向。
  正文部分从三个方面依次展开:首先,从理论角度上梳理了目前“教学学术”传播的可行方式——发表与出版、演讲、网络。其次,对三位教师“教学学术”传播方式现状进行调研,结果发现A教师“教学学术”丰富,而B教师与C教师“教学学术”相对单薄,A教师“教学学术”传播方式多元,而B教师与C教师“教学学术”传播方式相对单一;接下来,通过对三位教师深入访谈与分析,对影响三位教师“教学学术”传播方式现状的因素进行分析与归类。
  结论和建议是基于对影响三位教师“教学学术”传播因素的系统全面总结与审慎思考,提出影响三位教师“教学学术”传播方式的原因既有教师内部自身原因,也有外部环境原因,但内因是影响“教学学术”传播方式的根本原因,外因是影响“教学学术”传播方式的重要原因;基于这样的反思,提出由内而外促进中小学教师“教学学术”传播方式多元化的建议:树立正确的教育信念;提高自身的学术素养;完善“教学学术”传播方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