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当代油画的“互文性”研究——以曾梵志《最后的晚餐》为例
【6h】

当代油画的“互文性”研究——以曾梵志《最后的晚餐》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1.选题缘由

2.国内外研究现状

3.研究方法及特色

4.互文性概念界定

5.关于曾梵志的艺术

第1章.当代艺术中的“互文性”

1.1 “互文性”在当代艺术中出现的背景

1.2 当代艺术中的“互文性”现状

第2章.当代艺术中“互文性”的表现方式

2.1 挪用模仿

2.2 解构重生

2.3 杂揉统一

2.4 延展异化

第3章.曾梵志《最后的晚餐》的“互文性”呈现

3.1 对经典图像的互文性呈现

3.2 对“索茨艺术”的互文性呈现

3.3.对中国文化符号的互文性呈现

3.4.对其它“文本”的互文性呈现

第4章.当代艺术中“互文性”现象的反思

4.1 对经典图像的再阐释

4.2 对当代艺术的重新辨认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科研及获奖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当代艺术中,不难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不管从形式还是内容上,艺术家通过直接引用、戏仿或篡改其它的美术作品来进行艺术创作。这种基于其它文本的遗迹或记忆进行创作,或是对之前文本的吸收和转换,在文本理论中被称为“互文性”。当代油画中的“互文”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挪用原作画面的背景、篡改原作的人物形象、戏仿原作的构图形式和引用原作的艺术表现语言等。本文借助文本理论中互文性的基本含义对当代艺术中的互文现象进行研究,并在这个基础上根据艺术创作的特性对其进行阐释,进一步尝试着对当代油画中互文性的具体手法做出有意义的探索性研究。
  本文主要从四个部分展开论述:第一部分通过分析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和解构主义对艺术领域产生的影响,对当代艺术中的“互文性”现象的文化时代背景进行基本梳理,并简述归纳了“互文性”在当代艺术中发展的现状。第二部分主要围绕当代艺术中“互文性”的表现方式进行探讨,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采用的挪用、戏仿、拼贴、篡改等手法,都是“互文性”的具体表现。因此,从挪用模仿、解构重生、杂揉统一、延展与异化四个方面分析这种现象。第三部分,具体分析曾梵志的作品《最后的晚餐》与经典图像、“索茨艺术”、中国的文化符号以及其它“文本”的互文性,对其作品中互文性的呈现形式与特点进行了深入探讨。第四部分,通过对当代艺术中的“互文性”现象进行反思:经典图像的价值在当代社会的再阐释;从“互文性”角度来重新审视当代艺术的独创性问题,辩证的看待艺术中的互文现象。结语为全文作了一些总结,对当代油画的发展进行了一些思考。
  本文结合案例分析对当代油画作品中的互文性进行了深入研究。互文性理论打破了以往的终极意义的文本观念,将文本放在一个意义链条中进行阐释,更注重文本意义的生成过程。因此,将当代艺术作品置于“互文性”之网系进行解读,从互文性的角度思考和评判这类艺术作品的价值。“互文性”作为当代文化的一个新概念,为解读当代艺术作品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认识视角。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