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回避型个体的情绪工作记忆对注意偏向的影响
【6h】

回避型个体的情绪工作记忆对注意偏向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文献综述

1.1 工作记忆对注意导向作用的相关研究

1.1.1 工作记忆内容对注意偏向的定向影响

1.1.2 情绪工作记忆内容对注意偏向的影响

1.2 回避型依恋个体的注意偏向研究

1.2.1 回避型依恋个体注意偏向研究内容

1.2.2 注意偏向的常用研究范式

1.2.3 依恋个体注意偏向理论解释

1.2.4 依恋个体注意偏向的神经学解释

2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设计

2.1 以往研究存在的问题

2.1.1 注意偏向的研究中缺乏工作记忆内容的影响的研究

2.1.2 实验范式

2.1.3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2 研究设计

3 实验研究

3.1 实验一:回避型个体的情绪性工作记忆对注意偏向的影响

3.1.1 实验目的

3.1.2 实验方法

3.1.3 实验结果

3.1.4 讨论

3.1.5 结论

3.2 实验二:回避型个体情绪性工作记忆的内容对注意偏向的导向作用

3.2.1 实验目的

3.2.2 实验方法

3.2.3 实验结果

3.2.4 讨论

3.2.5 结论

3.3 实验三 :回避型个体的情绪工作记忆的内容对注意偏向的策略性引导

3.3.1 实验目的

3.3.2 实验方法

4 总讨论

4.1 不同依恋回避水平的工作记忆对注意偏向的影响

4.2 工作记忆内容对注意的策略性引导

4.3 问题与研究展望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一览表

展开▼

摘要

目前情绪相关信息与认知加工之间的相互关系已成为成人依恋研究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者们一般从两个方面讨论情绪信息与认知加工的相互作用:一方面,在认知实验中选取大量的情绪相关刺激信息(如词汇或者图片),其研究结果都显示消极情绪刺激的加工常常被个体的认知系统所抑制。另一方面,在信息加工研究领域中,情绪状态的研究也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这类研究主要讨论情绪状态和情绪刺激之间的相互关系,其方法主要采用认知任务。大量的神经学实验表明:不同依恋类型的被试更倾向于选取与自身情绪状态相一致的情绪信息,表现为脑区的激活部位有所不同。焦虑型依恋个体在依恋相关的消极事件(分离,争吵)时大脑的情绪相关区域(如:前侧区极),记忆相关区域(如:海马)活性增加;回避型依恋个体的情绪和认知相关的区域(如:侧前额叶)活性减弱。焦虑型依恋通常定向于依恋对象不可利用的信号和威胁的信号的原因是由于其过分警觉的注意风格;反之,回避型依恋个体采取去激活的依恋策略回避和忽视威胁信息,从而具有回避风格(Vrticka and Vuilleumier2012)。
  上述情绪反应对人类生存,演变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能够快速,准确地与相同或相似的刺激发生反应,个体通常将经历的事件或场景存储在大脑中,即,记忆。研究表明,在视觉搜索任务,个体对工作记忆内容中保存的匹配刺激产生选择性注意偏向,即视觉搜索任务中工作记忆中储存的内容影响注意偏向,并且这类影响是自动化的。当实验被试要求只注意刺激而无需记忆时,这种自上而下的自动化过程则不会出现。
  以往的研究认为:(1)与中性或愉悦的情绪刺激相比较,个体更易于对负性刺激产生注意偏向。当考察特定的被试类型如回避型依恋个体时,其注意偏向是远离情绪信息。(2)回避型个体的注意偏向强度随着刺激信息的依恋效价的增加而增加。(3)回避型个体对负性刺激的记忆优于安全型依恋个体和焦虑型个体。(4)回避型个体采用去激活依恋策略调节情绪并抑制依恋系统激活。然而,现有的关于依恋个体的注意偏向的研究中,缺少研究工作记忆对注意偏向产生的导向作用。理论指出当工作记忆保持某一个特征个体时,注意会转移到随后出现的与该特征个体相同或相似的对象上,即工作记忆内容对注意偏向具有自上而下的导向作用(Downing2000)。因此,本研究重点讨论回避型依恋个体的工作记忆内容对情绪信息的注意偏向是否也存在自上而下的导向作用。
  本研究包含三项实验:实验一讨论回避型个体的情绪工作记对注意偏向的导向作用。实验过程中呈现积极,消极和中性三类情绪面孔,要求被试依次完成面孔识记,面孔性质判断以及情绪面孔再认任务,探讨保存于工作记忆中的情绪刺激对面孔判断任务的影响;实验二讨论工作记忆对注意偏向是否产生自动导向作用。实验采用Downing(2000)中工作记忆自动导向注意偏向的实验范式,被试在工作记忆保持阶段进行探测区分任务,讨论被试在目标试验中探测区分任务在匹配位置与非匹配位置的差异,从而讨论工作记忆对注意偏向的是否产生自动导向作用。实验三,采用与实验二相同实验范式,改变刺激材料呈现的次数,进一步证明这种非自动的导向作用是由于策略性引导。即回避型个体采用回避的次级依恋策略将注意的偏向远离情绪性刺激。
  本研究获得以下结果:(1)回避型个体对情绪信息的回避性随回避分数的增加而增加,即回避高分组个体的回避性高于回避低分组个体。(2)在愉悦和愤怒情绪下,回避高分组个体对面孔性质的判断会受到抑制;而回避低分组个体在愤怒情绪下,对面孔性质的判断才会受到抑制。(3)线索提示效应只在低分组回避个体愉悦情绪启动下更为显著。(4)回避型个体的情绪工作记忆不能自动导向注意偏向,并且对情绪信息的回避性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普遍性指回避型个体的工作记忆内容对注意偏向的非自动导向作用不会因为回避分数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特殊性指回避型个体工作记忆对注意偏向的这种非自动导向作用程度不同,对积极和消极效价信息的回避程度高于中性信息的回避程度,并且对消极效价的回避程度最高。(5)回避型个体的情绪工作记忆对注意偏向的非自动的导向作用是由于回避型个体采用去激活依恋策略回避情绪信息导致。
  结果表明:回避型个体的注意偏向的导向作用受情绪工作记忆内容以及回避分数差异共同影响,并且该回避性具有普遍性,其导向作用属于非自动的导向作用,原因是由于回避型个体采用去激活依恋策略,该结果进一步为去激活策略提供证据。工作记忆和注意偏向是认知心理学信息加工的重要成分。在当今认知心理学领域中,工作记忆和注意偏向具有重要的地位,并且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也是该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在依恋个体的注意偏向的研究中,本研究引入了工作记忆内容的导向作用,并且采用较高生态效度的情绪图片作为刺激材料,讨论不同分数的回避型个体的情绪信息的工作记忆对注意偏向的影响,并进一步解释产生该影响的原因是由于回避型个体采用去激活的依恋策略。为解决非安全型个体的焦虑性情绪,依恋对抑郁的影响等问题提供相关的理论支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