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师幼互动中教师教育行为偏差研究——基于家庭文化资本的视角
【6h】

师幼互动中教师教育行为偏差研究——基于家庭文化资本的视角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缘起价值

1.1.1 研究缘起

1.1.2 研究价值

1.2 研究综述

1.2.1 家庭文化资本研究综述

1.2.2 师幼互动的相关研究

1.3 概念的界定

1.3.1 文化资本

1.3.2 家庭文化资本的涵义

1.3.3 家庭文化资本的操作性定义

1.3.4 师幼互动

1.3.5 教育行为偏差

1.4 研究方法

1.4.1 研究对象的选取

1.4.2 研究方法

1.5 理论基础

1.5.1 布朗芬布伦纳的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

1.5.2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1.5.3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1.5.4 符号互动理论

第2章 师幼互动中教师教育行为偏差的现状调查

2.1 家庭文化资本现状调查

2.2 家庭文化资本对师幼互动频次的影响

2.3 家庭文化资本对师幼互动内容的影响

2.4 家庭文化资本对师幼互动性质的影响

2.5 舞蹈课上公平的师幼互动

2.5.1 师幼互动中的因材施教

2.5.2 “弱势儿童”的补偿教育

第3章 师幼互动中教师教育行为偏差的原因分析

3.1 直接原因

3.1.1 教师方面

3.1.2 幼儿园方面

3.2 间接原因——家庭文化资本

3.2.1 家庭文化资本对师幼互动产生影响的条件

3.2.2 家庭文化资本影响幼儿能力形成

3.2.3 家庭文化资本影响幼儿性格的养成

第4章 构建公平型师幼互动的对策

4.1 加强家校合作,提高家长文化资本积累

4.1.1 探索家校合作新模式,提高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认识

4.1.2 构建亲职教育机制,促使家庭教育职业化

4.2 教师要正确处理师幼互动中公平与差异的关系

4.3 家长应丰富家庭文化资本,促进个体成长

4.3.1 践行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内含文化资本

4.3.2 整合社会客体化资本,弥补某些家庭客体化资本缺失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本文旨在以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为基础,结合实证研究分析师幼互动中教师教育行为偏差现象。研究发现,在舞蹈课上,师幼互动中不存在偏差的教育行为;而在文化课上,师幼互动中教师教育行为具有偏差行,即教师在互动对象的选择上具有倾向性,更倾向于那些能力较强的幼儿和行为习惯符合自己标准的幼儿。在以上调查结果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探讨了师幼互动中教师行为产生偏差的原因,重点分析了家庭文化资本对其影响的条件和机制,并在最后提出了构建良性师幼互动的建议。本研究对国内关于师幼互动的理论研究可以提供参考,同时对促进师幼良性互动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首先,本研究以濮阳市X幼儿园中二班为例,以自编的《家长调查问卷》为工具,对X幼儿园中二班30名幼儿的家庭文化资本情况进行了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将30名幼儿按照家庭文化资本丰富度分为丰富组、一般组和匮乏组。通过非参与式观察法,记录不同家庭文化资本分组的师幼互动情况。结果发现,在文化课上,教师在与不同组的幼儿互动时采取了不同的互动行为,具体体现在互动频次、互动内容及互动性质方面的差别。教师给予家庭文化资本丰富组幼儿更多的互动,互动性质更积极,互动内容更具有开放性与延展性;教师给予家庭文化资本一般组幼儿最少的互动,互动性质以中性为主,互动内容以重复性与记忆性内容为主;教师给予家庭文化资本匮乏组幼儿较多的互动,互动内容以约束纪律与惩罚为主,互动性质以消极为主。而在舞蹈课上,教师在师幼互动中实施了因材施教和补偿教育,教师教育行为体现了教育公平与社会正义。
   其次,依据调查结果和理论分析,从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两个方面论述了教师在幼互动中产生教师教育行为偏差的原因,并结合案例分析讨论家庭文化资本对师幼互动产生影响的条件与机制。分析发现,家庭文化资本通过影响幼儿能力与性格来间接影响师幼互动,并具体分析了家庭文化资本是如何影响幼儿能力与性格的。
   最后,笔者就研究的结果,从学校、老师、家长三个角度提出了建议:第一,探索家校合作新模式,提高家长个体文化资本积累;第二,加强教师公平意识教育,正确处理师幼互动中公平与差异的关系;第三,家长应丰富家庭文化资本,促进自身文化资本积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