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广州某医科院校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的干预实验研究
【6h】

广州某医科院校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的干预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前言

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结果与分析

一、心理评定量表的测评结果

二、各干预组大学生主观感受结果

三、行为指标及ERP测评结果

讨论

一、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的干预效果特点

二、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的自然变化特点

三、大学生心理亚健康干预的意义

四、行为指标与ERP研究讨论

五、本研究的特色

六、本研究的局限

结论

参考文献

学习期间的科研情况

致谢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展开▼

摘要

目的大学生是亚健康的高发人群,相当一部分人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积极关注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的大学生,并探询有效的干预方案帮助其恢复到心理健康状态是一项意义深远而迫切的研究课题,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和社会意义。然而,目前对明确的大学生心理亚健康人群的实证性干预研究较少,且干预方法单一,评估指标主要是一种或几种量表测评,多干预方案、多评价指标的系统综合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综合采用4种干预方案对广州市某医科院校大学生中的心理亚健康人群进行系统干预。通过干预前后多种量表指标、神经电生理指标和主观感受等综合指标的测评,全面探讨不同干预方案对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症状的改善情况,综合评估不同干预方案各自的特点及干预的短期和长期效果,为制定有针对性的行之有效的大学生心理亚健康干预模式提供参考依据。 对象与方法1、本干预实验采用含有1个重复测量的两因素多水平混合实验设计。两因素分别是重复因素,即测评时间(A因素)和随机因素,即实验分组(B因素)。多水平指A因素有3个水平(3个时间点测评),B因素有5个水平(4个实验干预组,1个实验对照组)。自变量为各种干预方法(含空白对照),因变量为各组研究对象前后3次测评指标值的变化。 2、本干预研究的有效实验对象为168名经CMI量表初筛和精神科访谈复筛确定的心理亚健康大学生,随机分为5个实验组,分别是音乐放松训练组、健身操锻炼组、心理健康课教育组、综合干预组和空白对照组。5组实验对象皆为广州市同一所医科大学的一年级本科大学生,生活和学习条件基本相同,在年龄、性别、民族、独生子女、高考成绩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各组大学生干预前各量表得分及行为指标、ERP时空分布等均无统计学差异,均衡性较好。 3、干预时间共4周。干预前实施第1次测评,干预4周后实施第2次测评,干预结束后三个月末实施追踪第3次测评。 4、干预前后采用心理评定量表、神经电生理实验、自编主观问卷等进行综合评估。所用量表包括康奈尔医学指数(CMI)、症状自评量表(SCL-90)、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自尊量表(SES)。所用神经电生理实验为事件相关电位的Oddball范式。通过干预前后的量表测评得分、主观感受结果、ERP时空分布特点以及各行为指标值(反应时、错误率等)的变化,评估各干预方案的相应效果。 5、所有量表调查资料及行为指标数据采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11.5进行统计学处理。使用方法包括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ANOVA)、描述性统计分析、卡方检验、t检验、均数的两两比较用LSD法等。ERP数据运用两因素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处理,运用保守的下限调整自由度,利用F检验和t检验进行比较,结果用F值和t值的统计参数映像呈现。 结果1、心理评定量表的测评结果(1)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5组实验对象各量表及因子3次测评得分的时间主效应显著(P<0.05),组别主效应不显著(P>0.05)。在MR总分、SCL-90总均分、人际敏感、抑郁、焦虑3因子得分上有显著交互效应(P<0.05)。 (2)时间单独效应的比较结果各组第1、3次测评的所有量表得分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第2次测评在MR总分、SCL-90总均分、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4因子得分、PSQI总分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进一步对第2次测评结果进行多重比较,结果显示:音乐组、健康课组、综合组的MR总分,SCL-90总均分、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4因子得分,PSQI总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健身组的MR总分,SCL-90总均分、抑郁、焦虑因子得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组别单独效应的比较结果音乐组SCL-90量表的恐怖因子得分、健身组的躯体化因子得分3次测评结果自身前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自尊3次测评结果自身前后比较得分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量表及因子3次测评结果自身前后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健康课组的躯体化、焦虑因子、自尊得分3次测评结果自身前后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量表及因子3次测评结果自身前后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综合组自尊3次测评结果自身前后比较得分升高,其余量表及因子3次测评结果自身前后比较得分均下降,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PSQI总分3次测评结果自身前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自尊3次测评结果自身前后比较得分升高,其余量表及因子3次测评结果自身前后比较得分下降,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4)各组SCL-90前后3次测评得分与大学生常模的比较结果第1次测评168名心理亚健康大学生SCL-90躯体化因子得分低于国内大学生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敌意、偏执因子得分与常模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因子得分均高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第2、3次测评的抑郁、焦虑、偏执、恐怖、精神病性因子得分与常模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躯体化、敌意因子得分低于常模,强迫因子得分高于常模,人际敏感因子第2次测评得分高于常模,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干预组第2、3次测评的SCL-90大部分因子得分低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各干预组主观感受结果第2次测评各干预组有超过81.3%的大学生(非常)喜欢所参加的干预训练,超过90.6%的大学生认为所参加的干预训练(非常)有意义,超过72.2%的大学生认为所参加的干预训练对心理健康有促进作用,超过85.2%的大学生对所参加的干预训练总的感到有收获,具体收获如:学会放松、疏泄了不良情绪、促进睡眠等。 第3次测评各干预组有超过81.8%的大学生(非常)喜欢所参加的干预训练,超过84.8%的大学生认为所参加的干预训练(非常)有意义,超过71.9%的大学生认为干预训练对所参加的心理健康有促进作用,超过71.9%的大学生对所参加的干预训练总的感到有收获,具体收获内容基本同第2次测评,且在“提高综合素质”的收获更为突出。 3、行为指标与事件相关电位测评结果(1)心理亚健康与心理健康大学生行为指标与ERP测评结果心理亚健康与心理健康大学生在反应时、错误率等行为指标得分上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ERP地形图的t值统计参数映像上,显著效应出现于枕区(100-140ms)和前额区、左侧颞区和左侧枕区(240-260ms)。 (2)各实验组行为指标测评结果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反应时的时间主效应不显著(p>0.05),错误率的时间主效应显著(P<0.05),反应时和错误率的组别主效应均不显著(p>0.05),时间和组别的交互作用均显著(P<0.05)。 (3)各实验组ERP测评结果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的F值统计参数映像SPM(F)显示:交互效应不显著(P>0.05);组别效应显著(P<0.05),显著的组别效应出现于右侧顶区(510-590ms);时间主效应显著(P<0.05),显著的时间效应分别于三个时段出现在不同的头皮区域:中顶区和全头皮区(140-260ms),左颞区和前额区(290-350ms)和左颞区、顶枕区(400-490ms)。 干预前第1次测评各组在ERP时空分布图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第2次测评各组F值的统计参数映像SPM(F)显示:干预后各组在ERP的时空分布图上显著效应分别于三个时段出现在不同的头皮区域:右前额颞区(230-250ms、400-420ms)和右顶颞区、枕区(560-580ms)。 结论1、本研究所用4种干预方案简便易行,可操作性强,对改善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的短期效果显著。干预结束后追踪调查其长期效果在大部分症状得分上有反弹现象,但仍处于正常范围。 2、4种干预方案在改善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的效果上各具特点。其中,音乐放松训练和健身操锻炼对改善焦虑、抑郁情绪的效果显著。心理健康课教育对改善强迫、人际敏感症状的效果显著。音乐放松训练对人际敏感和睡眠状况也有改善。 3、综合干预方案对改善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的效果最为显著,其中所用各种单一干预方法具有协同效应。 4、心理亚健康状态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极不稳定,有自然变化趋势。其中焦虑、抑郁情绪等症状有自然好转。 5、心理亚健康状态的自然好转速度缓慢,及时早期实施有效干预有助于加速其向心理健康状态转化。 6、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状态未见反应时等行为指标的显著改变。ERP时空模式的显著差异表明心理亚健康有一定的神经生物学基础。但ERP能否作为个体心理亚健康的诊断指标有待进一步探讨。 7、各干预方案的效果在反应时等行为指标上反映不显著。在ERP时空分布有显著效应,但时段较短,区域较小,效应较微弱,ERP作为客观的神经电生理指标在干预效果的评估上是否具有特异性有待进一步扩大样本和采用更敏感的ERP任务实验深入研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