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陇西腊肉制品规范化生产研究
【6h】

陇西腊肉制品规范化生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1 前言

1.1国内外发展动态

1.2目的意义

1.2.1腊肉规范化生产有利于提高特色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1.2.2腊肉规范化生产有利于带动陇西县畜牧业乃至周边地区畜牧业的发展

1.2.3腊肉规范化生产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

2现有基础条件

2.1自然条件和政策条件

2.2全县畜牧业发展状况

2.3陇西腊肉制品加工的历史及现状

3研究方法

3.1主要技术路线

3.1.1加工企业与养殖农户协同发展

3.1.2示范研究与普及推广相结合

3.1.3因地制宜,因势利导

3.2采取的技术措施

3.2.1基本情况调查与分析

3.2.2加强多层次多形式技术培训

3.2.3政策监督,规范运营

3.2.4开展技术示范研究

3.2.5培育中介组织

4研究(推广)的主要内容

4.1加强技术改造

4.2建立腊肉腌制基地

4.3建立质量监测体系

4.4制定陇西腊肉生产规程

4.5改变产品包装

4.6开发品牌新产品

5研究(推广)结果

5.1建立了腊肉加工示范点和腊肉腌制基地

5.1.1陇西县金华福利肉制品有限责任公司

5.1.2陇西县三绝肉制品有限责任公司

5.1.3陇西县志斌肉制品有限责任公司

5.1.4陇西县鑫龙肉制品有限责任公司

5.2规范陇西腊肉的精深加工工艺(详见附件一)

5.3线建腊肉加工协会,推广产业化结构模式

5.4制定腊肉规范化生产操作规程(详见附件二)

5.5规范产品外包装

5.6完成陇西腊肉原产地标记的申请认证

5.7开发“陇西腊肉肠”新产品

6效益分析

6.1经济效益

6.2社会效益

6.3生态效益

7讨论

7.1项目执行情况

7.2存在的问题

7.2.1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不强

7.2.2项目经费投入不足

7.2.3协会的职能发挥不够

7.2.4示范点建设未能全面按计划完成

7.3几点建议

7.3.1规范农户养殖技术

7.3.2提高腊肉精深加工产品的科技含量

7.3.3健全和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

7.3.4扶持引导加工户股分联合

7.3.5增加投入和政策扶持

7.3.6正确处理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关系

7.3.7建立无规定疫病区及原料基地

致谢

主要参考文献:

附件

作者简介及导师简介

独创性声明及甘肃农业大学学位论文版权认定和使用授权书

展开▼

摘要

陇西县腊肉制品加工有着悠久的历史,且久负盛名,两千多年来,逐渐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陇西腊肉系列,但加工规模不大,加工技术相对滞后,产业链条脱节,管理体制不健全,标准体系不配套,检测能力不高,质量难保证,整体效益低下,风险大,成本高。本项目通过开展基本情况调查与分析、规范农户养殖技术、开展多层次多形式技术培训、培育中介组织和加强技术示范推广等工作,规范了陇西腊肉制品加工。本项目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1)建成了4家腊肉规范化生产示范点和三个腊肉腌制基地,提升了陇西腊肉制品的质量和档次。发展并规范腊肉腌制户400户,较项目实施前新增腊肉腌制户144户,扶持发展加工户13户。(2)规范了陇西腊肉的精深加工工艺。(3)组建了陇西腊肉加工协会,推广了“公司+协会(加工)+腌制户+协会(养殖)+养殖户”的腊肉产业化发展模式。(4)制定了陇西腊肉规范化生产操作规程。(5)规范了产品外包装。(6)完成了陇西腊肉原产地标记的申请认证工作。(7)开发出了“陇西腊肉肠”新产品。陇西腊肉规范化生产项目通过建立腊肉加工示范点,将生产区与居住区分开,在生产区内合理规划、布局,注重环保建设,使农民居住区的环境大大改善,对维护生态平衡起到积极作用。同时该项目的实施转移了一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培养了一大批养殖、加工、服务经营能手,培训了500多名农民技术员,提高了陇西腊肉生产的技术水平,激发了广大农民加工腊肉的积极性,为陇西腊肉加工,乃至全市、全省的肉制品加工业发展起到先导示范作用,带动了当地相关产业(如规模养殖、饲料生产、流通贩运等)的发展,扩大了地方财税来源,开辟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