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裘小龙作品的中国形象研究
【6h】

裘小龙作品的中国形象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节 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基本架构

第二章 裘小龙作品的中国形象类型

第一节 政治中国

一、转型期社会

二、官商名利场

三、城市现代病

四、历史的隐痛

第二节 伦理中国

一、儒家思想文化

二、传统婚恋观

三、礼仪之邦

第三节 诗意中国

一、舌尖上的中国

二、玄妙诗文世界

三、修身养性之道

第三章 个人欲望的投射

第一节 双重文化与融合视角

一、华裔身份认同

二、怀旧情结

第二节 知识与想象

一、创伤记忆

二、中国元素呈现

第三节 文化语境下的现实关怀

一、讽刺与反思

二、文化冲突与西方视野

第四章 社会集体想象的原型化

第一节 中国形象的话语传统

一、傲慢与偏见

二、道德理想国

三、审美乌托邦

第二节 东方情结与西方集体无意识

一、西方现代性确认

二、自我颠覆的精神追求

第三节 社会想象与文化隐喻

一、西方文化价值体系背后的殖民心态

二、恐惧与迷恋

三、期待视野与镜像需求

第五章 结语:作为“他者”的中国形象

第一节 善变的“他者”

第二节 文化差异与文化交流

第三节 世界格局与文化霸权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裘小龙是近年来在西方最炙手可热的华裔侦探小说家。他将东方故事装进了西方形式的小说中,以当代中国为背景,时间跨度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到本世纪初,为西方读者呈现了一幅虚实交替的中国景象。裘小龙的小说受到西方的热烈追捧,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从跨文化形象学的角度来看,裘小龙抓住了西方读者的心理,塑造了符合他们期待视野的中国形象,这是其作品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力图通过对裘小龙作品中制作和呈现的中国形象类型的解读,揭示隐藏于其中的西方的文化心理和思维模式。
  论文共分五章,第一章绪论交代了选题的研究意义,梳理了裘小龙作品及中国形象的研究现状,说明研究的总体思路方法以及论文的基本架构;第二章是对裘小龙作品中呈现出的几种中国形象类型的归纳和分析,从政治的、伦理的、诗意的三个维度论述了中国形象在文本中的具体表现;第三章侧重从作家裘小龙的个人角度,在探究作家本人身份认同的基础上,分析其制作中国形象的动机与意图,揭示其背后所隐藏的个人欲求和文化动因;第四章是从西方社会集体想象的角度,解析西方的中国形象谱系,探究中国形象是如何产生和为何产生的,由此发现文本本身与西方社会殖民心态的互动,从中挖掘中国形象与西方社会集体意识的关系与渊源;最后一章则关照作为西方世界“他者”的中国形象的普遍意义,结合西方社会的需求,论证裘小龙作品成功的可能与必然,探析潜藏在这一现象背后的西方思维模式、话语体制、权力结构及意识形态意涵,并对当代中西文化二元对立的客观存在进行反思和批判。
  在当今的全球化背景下讨论裘小龙作品中的中国形象,不仅应分析阐述作品中表现出的典型中国形象类型,同时更要关注的是中国形象制作背后的历史根源、意识形态及时代意义。笔者以此为出发点,试图在跨文化形象学的理论视域中,以西方的现代性为立足点,借用族裔身份认同理论、东方主义理论、权力话语理论、镜像理论等重要理论资源,揭示隐匿于裘小龙作品文本背后的殖民话语力量和西方社会集体想象下的文化心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