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文学研究会与中国现代文学制度
【6h】

文学研究会与中国现代文学制度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首都师范大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及授权使用声明

绪论

第一章文学研究会的文学社团组织制度

第二章文学研究会的职业作家创作制度

第一节职业作家的出现

第二节中国文学稿酬的变迁

第三节队伍建设:文学新人的发现与培养

第四节理论指导创作:对文学社会文化功能的强调

小结

第三章文学研究会的报刊丛书与传播制度

第一节文学研究会报刊:现代传媒对文学生产、传播与接受的参与

第二节文学研究会丛书:现代文学与出版制度的结盟

第三节传播的基本机制保障:发达的出版发行网络

第四章文学研究会的文学论争与批评制度

第一节文学论争机制

第二节文学批评的约束引导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图表

后记

展开▼

摘要

作为文学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机制和场域,现代文学制度是文学现代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发展不仅包括文学意识和表现形式的革命,也离不开现代文学生产体系和制度保障。现代文学所具有的职业作家创作机制,报刊的传播机制,读者的接受机制和文学社团的组织机制,文学批评的约束引导机制,文学的评奖和审查机制等,都是现代文学制度的重要内容,参与建构了现代文学的意义。现代文学制度有一个逐步形成发展的过程:在晚清时期初具雏形,20、30年代得到长足发展,40年代进一步完善。在这一过程中,作为出现最早影响最大的现代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以下简称“文研会”)在以文学建设实施文化启蒙使命的根本宗旨指导下,在规范社团组织机制、推动作家队伍建设,引导文学生产和传播,策划文学论争与批评,影响文学接受等方面都对现代文学制度的发展发挥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它所建立的文学制度模式不仅从制度层面为现代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保障,而且确立了现代文学制度的一些基本框架。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尝试从文学社团组织制度、职业作家创作制度、报刊丛书与传播制度、文学论争与批评制度等方面对文研会在现代文学制度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进行具体论述和剖析,并将这种剖析置于现代文学制度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对其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予以宏观、动态的把握。 文学社团的组织制度是构成现代文学制度的重要环节,规范成熟的社团组织制度不仅有利于文学社团对文学生产的整体运作,而且对于扩大新文学的影响,为现代知识分子尽快赢取社会合法性地位,加快现代文学制度的建设都有着重要意义。作为现代文学界出现最早影响最大的文学社团,文研会以其组织制度建设方面的成熟规范,肩负起了这一历史使命。由于有着鲜明的文化启蒙意图,虽然是文学社团,文研会却处处体现出社会文化组织的特点,秉承强烈的务实精神,最大限度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并且自觉追求自身组织机构的完善。本文从文研会组织成员的社会活动背景、组织形式的社会化:前期的精心筹备、组织机构的规范化、包容原则和全局意识等方面对文研会的组织制度进行了全方位阐释。 在文学制度中,作为创作主体的作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整个文学生产体系中的决定性因素。在文研会成立之前,随着文学市场的出现,新式教育的推广,尤1其是稿酬制度的推行,作家的职业化倾向已初露端倪,但仍基本限于传统文学作家群体。新文学建设尚未全面展开,新文学作家的职业化努力也还没有正式启动,新青年社、新潮社虽然发表了一些新文学作品,但还没有就这个问题形成自觉意识。真正开始担负起这一职责的是文研会,它立足于文化启蒙使命的根本基点,从文学职业化观念、稿酬制度及作家队伍建设等方面对现代文学作家创作制度的形成、发展作出了有力推动。 文学传播制度在文学现代性的诞生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传播制度的主要载体,文学报刊与现代出版机构共同开启了现代文学的生产、流通和传播过程,代表着新的文学生产方式。报刊离不开编辑,在作品进入出版、流通领域的过程中,编辑的作用极为关键,既激发着作家的创作动力,又规范着文学发展走向,影响着文学呈现风貌。本文以革新后的《小说月报》为例,从编辑群体文化理想对期刊整体风格的制约,以及不同编辑个体风格的差异所带来的不同时期文学发展的各种倾向,来深入阐释编辑因素的作用。 作为一种话语势力,期刊也在不断介入社会思想、运动或流派的形成过程,通过自己的舆论导向,在无形中控制着文学的生产与接受。本文以《小说月报》对冰心的“推介”为例,尝试分析一种媒介如何参与作家作品的推出,进而探究媒介与作家的深层关系。 此外,现代出版业在中国现代文化和现代文学产生、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和影响,也值得特别关注。现代文学传播制度之所以在文研会这里得以发展,离不开发达的出版发行网络的支持。本文将从分析商务印书馆雄厚实力及发达的发行网络入手,解析《小说月报》、“文学研究会丛书”的成功,并且通过对《文学旬刊》特有的发行策略的剖析,解读文研会对现代传播制度的自觉意识。 文学批评、文学论争与文学创作有共生关系,它们通过对文学创作进行价值阐释来确立文学合法意义,并籍此介入文学秩序,建立文学规范。本文通过对文研会的三次论争中的人为操控因素及论争策略的分析,尝试探究论争背后所蕴涵的话语权力争夺的深层意图,并以茅盾为例,具体阐释文学批评如何介入文学秩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