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cqvip:郭沫若的中国美学史研究和他的整个创作、学术状况一样,是一个复杂体,菁芜杂陈,一言难尽,不可一概而论。对成绩应当讲够,问题应当讲透。郭沫若对中国美学史广有涉及,虽不像教科书体例完备,但纵向上,从先秦美学一直延续到明清美学,未有间断现象;横向上,触及器物、文学、绘画、书法、工艺、音乐等诸多领域。研究既有理论形态,又有感性形态;既有审美个体,又有审美群体;既有常例性的对象,又有首次研究的对象。郭沫若运用审美形式探究审美的社会历史意识,尤其凸显其中的时代精神和审美理想。他的多项学术发明,解决了上古历史和美学史的分期问题。他在具体研究中运用了田野调查等方法,富于实证精神。但综观郭沫若的中国美学史研究道路,总体趋势走的是下坡路,早期的青铜器美学风光不再:贴近政治,远离学术,随意为之,严重失衡。从研究精神、精力到研究方向、方法,甚至学术规范,研究都偏离甚至背离了其曾经效法并证明是行之有效的经验领域。从这个窗口也可以看到郭沫若其人其文的整个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