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以欺诈手段订立劳动合同的法律问题研究
【6h】

以欺诈手段订立劳动合同的法律问题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1 欺诈概述

1.1 欺诈的内涵和基本要件

1.1.1 欺诈的内涵

1.1.2 构成欺诈的基本要件

1.2 我国立法中关于欺诈订立合同的相关规定

1.2.1 当代立法中涉及欺诈的法律规定

2 劳动合同法涉及欺诈的规定的法理依据

2.1 诚实信用原则

2.2 缔约明示义务理论

2.3 合理信赖利益理论

3 劳动合同法中欺诈表现形式和案例分析

3.1 劳动者的欺诈行为

3.1.1 虚构事实

3.1.2 隐瞒事实

3.2 用人单位的欺诈行为

3.2.1 虚假告知

3.2.2 未完全告知

3.3 欺诈行为的认定总结

3.3.1 认定欺诈行为所应遵循的原则

3.3.2 对欺诈行为认定的小结

4 以欺诈手段订立劳动合同的法律后果

4.1 以欺诈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的法律效力认定

4.2 以欺诈手段订立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

4.2.1 劳动缔约过失责任

4.2.2 劳动缔约过失责任的承担

5 对劳动合同订立的法律建议

5.1 立法方面

5.1.1 完善《劳动合同法》,对欺诈的行为进行详细规定

5.1.2 建立劳动合同的可撤销制度

5.1.3 完善《就业促进法》中防止就业歧视的相关条款

5.2 司法方面

5.3 劳动关系双方的风险防范

5.3.1 对用人单位的建议

5.3.2 对劳动者的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近年来,由于我国的就业形势异常严峻,劳动者在求职中处于劣势地位,为了求得一份工作,劳动者可能会捏造或者隐瞒一些事实,而用人单位为增强竞争力也可能在招聘中夸大或者隐瞒一些情况,劳动关系双方缔约中的欺诈行为导致劳动合同签订后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引发劳动争议,因而,劳动纠纷案件的数量一直处于增长的趋势。关于以欺诈行为订立劳动合同的问题,我国的《劳动合同法》法条内容涉及到的较少,对于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告知义务的规定,以及以欺诈方式订立劳动合同的法律后果的规定还较为概括,在面临劳动关系中极为复杂的情况时还需要进一步解释和认定,缺乏可操作性,并不能有效的解决具体多样的劳动案件。所以,本文研究以欺诈手段订立劳动合同的法律问题,旨在能够为司法实践解决劳动争议案件提供理论的支持和参考,能够更好的保护劳动者的切实利益,同时促进用人单位规范和长远的发展,减少劳动纠纷,缓解劳动关系双方的矛盾,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从而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本文在分析欺诈的内涵和构成要件的基础上,对法律规制欺诈行为的理论依据进行研究,并且结合具体案例对欺诈的类型分析归纳,同时探讨了以欺诈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效力的认定以及承担的法律后果,最后提出相应的立法、司法建议,规避劳动合同双方的法律风险,平衡双方当事人的权益。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