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员工积极应激与工作满意度关系研究
【6h】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员工积极应激与工作满意度关系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创新方向

1.6 技术路线

2 文献综述

2.1 工作应激研究综述

2.1.1 应激与工作应激

2.1.2 工作应激的理论模式

2.1.3 工作应激源的定义与测量方式

2.2 工作满意度研究综述

2.2.1 工作满意度的定义

2.2.2 工作满意度的理论模式

2.2.3 工作满意度的构成维度

2.2.4 工作满意度的测量方式

2.3 积极心理学研究综述

2.3.1 积极心理学的定义

2.3.2 积极心理学与心理资本

2.3.3 心理资本的构成维度

2.3.4 心理资本的测量方式

3 研究设计

3.1 假设依据

3.1.1 工作应激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假设依据

3.1.2 心理资本与工作应激、工作满意度的关系假设依据

3.2 研究假设

3.3 研究模型

3.4 量表选取与设计

3.5 问卷预测试

3.5.1 预测试信度检验

3.5.2 预测试效度检验

4 数据统计与分析

4.1 描述性统计分析

4.1.1 样本结构

4.1.2 各量表描述性统计分析

4.2 信度与效度分析

4.2.1 信度分析

4.2.2 效度分析

4.3 相关性分析

4.3.1 积极工作应激源、心理资本与工作满意度的总体相关性分析

4.3.2 积极工作应激源各维度与工作满意度各维度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4.3.3 心理资本各维度与工作满意度各维度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4.4 回归性分析

4.4.1 积极工作应激源各维度与工作满意度整体的回归分析

4.4.2 积极工作应激源各维度与工作满意度各维度的回归分析

4.4.3 心理资本在积极工作应激源与工作满意度之间的调节作用

4.5 人口统计学变量对积极工作应激源、工作满意度和心理资本的差异分析

4.5.1 性别对积极工作应激源、工作满意度和心理资本的差异分析

4.5.2 年龄对积极工作应激源、工作满意度和心理资本的差异分析

4.5.3 教育程度对积极工作应激源、工作满意度和心理资本的差异分析

4.5.4 职务级别对积极工作应激源、工作满意度和心理资本的差异分析

4.5.5 单位类型对积极工作应激源、工作满意度和心理资本的差异分析

4.5.6 工作年限对积极工作应激源、工作满意度和心理资本的差异分析

5 研究结论与展望

5.1 结果统计

5.1.1 积极工作应激源与工作满意度之间的关系

5.1.2 心理资本在积极工作应激源与工作满意度之间的调节作用

5.1.3 人口统计变量对积极工作应激源、工作满意度和心理资本的影响

5.2 结论与分析

5.3 管理建议

5.3.1 构建积极工作应激源因素

5.3.2 提升员工心理资本

5.4 局限与展望

5.4.1 研究局限

5.4.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在当前社会大环境不断变化的时代背景下,企业管理者们逐步发现并注意到:一项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与员工个体的行为以及组织环境的协调作用密不可分,而员工对工作、对企业的主观感受又会极大程度地影响其工作行为。因此,员工的心理因素和对组织的感知情况也自然地成为了组织行为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的关注重点所在。开发与激励员工的能动性,是获得行业竞争优势所必须要完成的工作之一。
  积极心理学是一门从正向的视角研究人类具备的心理品质,关注人类身心健康与幸福,使个体与组织均能保持和谐发展态势的积极科学。本文在文献综述先前学者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引入积极心理学视角,以问卷调查、实证分析的方法探讨我国企业员工积极工作应激与工作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并以心理资本作为调节变量,为上述领域的研究加以补充。
  研究发现:(1)积极工作应激源与工作满意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2)心理资本在积极工作应激源与工作满意度之间的关系中起到正向调节作用;(3)员工的个体属性差异会导致其积极工作应激源的感知、工作满意度的形成以及心理资本的不同。
  在全文最后,笔者依照实证结论为企业管理者们提出了对应的建议,希望能为后续相关研究以及实践者们提供一些参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