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伏立康唑

伏立康唑

伏立康唑的相关文献在2002年到2022年内共计1398篇,主要集中在药学、内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01篇、会议论文81篇、专利文献216篇;相关期刊351种,包括中国真菌学杂志、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海峡药学等; 相关会议49种,包括2016年《中国医院药学杂志》学术年会、2015年福建省医院药学学术年会 、河南省第二十六次儿科学术年会等;伏立康唑的相关文献由3942位作者贡献,包括翟所迪、陈恳、梁舒瑶等。

伏立康唑—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01 占比:78.76%

会议论文>

论文:81 占比:5.79%

专利文献>

论文:216 占比:15.45%

总计:1398篇

伏立康唑—发文趋势图

伏立康唑

-研究学者

  • 翟所迪
  • 陈恳
  • 梁舒瑶
  • 张杰根
  • 张起愿
  • 苏忠海
  • 蔡然
  • 克晓燕
  • 张庆
  • 王陶陶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东华; 李静; 刘月芬; 纪洪艳; 郭切; 荆凡波
    • 摘要: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参与肾移植手术后侵袭性肺烟曲霉感染个体化治疗的意义.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1例肾移植手术后侵袭性肺烟曲霉感染患者抗感染治疗,监测伏立康唑的血药浓度,并行抗感染疗效评估和不良反应监测,患者用药期间出现视物异常色彩(色视症),分析可能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提出处理建议.由于伏立康唑与他克莫司存在相互作用,患者治疗期间出现他克莫司血浓度波动,临床药师通过查阅相关指南、文献,结合血药浓度监测等结果,提出剂量调整的处理建议.结果 医师采纳临床药师建议,患者感染好转,视觉异常恢复,于第21天出院.结论 临床药师通过参与1例肺部烟曲霉感染患者的诊疗过程,协助医师及时优化用药方案,更好地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张晓颖; 叶珍洁; 俞晓玲; 吴灵洁; 郑玲
    • 摘要: 目的:考察艾滋病合并真菌感染患者伏立康唑稳态谷浓度的分布特点,分析影响伏立康唑谷浓度的相关因素,并对其进行用药安全性评价。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7月至2021年4月该院使用伏立康唑治疗的艾滋病合并真菌感染患者的一般资料和生化指标、肾功能、联合用药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等临床资料,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用药期间的伏立康唑稳态谷浓度,并利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艾滋病合并真菌感染患者112例,初次测定的伏立康唑中位谷浓度为3.4μg/mL(1.8~5.8μg/mL),有43例患者伏立康唑谷浓度不在治疗窗内(0.5~5.0μg/mL)。对40例伏立康唑谷浓度未在治疗窗内的患者进行剂量调整后(另外3例患者停药),伏立康唑谷浓度在治疗窗内的患者所占比例从61.6%(69/112)提高至87.5%(35/40)。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AST/ALT)、白蛋白水平以及联合应用质子泵抑制剂对伏立康唑谷浓度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AST/ALT、白蛋白水平是影响伏立康唑谷浓度的独立危险因素。此外,伏立康唑稳态谷浓度与不良事件的发生显著相关(P<0.05)。结论:艾滋病合并真菌感染患者使用伏立康唑期间,应考虑肝功能(AST、AST/ALT)、白蛋白水平及联合应用质子泵抑制剂对伏立康唑谷浓度的影响,在进行伏立康唑治疗药物监测的同时,也应充分警惕其他伏立康唑相关的视觉、精神异常等不良事件,确保用药安全。
    • 李志忠
    • 摘要: 目的对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使用卡泊芬净与伏立康唑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3月山东省夏津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28例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64例。对照组患者单用伏立康唑进行治疗,试验组患者应用卡泊芬净联合伏立康唑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细菌清除率、住院时间和治疗前后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水平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CT、WBC和CRP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和细菌清除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PCT、WBC和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应用卡泊芬净联合伏立康唑治疗的效果较佳,该治疗方案不仅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细菌清除率,还有助于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改善各项观察指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汪静; 苏涌; 冯丽娟; 王鑫铭; 许杜娟
    • 摘要: 目的为优化伏立康唑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5月医院呼吸科收治的使用伏立康唑治疗的患者385例,根据是否进行治疗药物监测(TDM)分为TDM组(n=92)及非TDM组(n=293),TDM组在治疗期间监测了伏立康唑谷浓度(C_(min)),并根据监测结果调整给药剂量。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结局,并分析TDM组患者C_(min)与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关系,以及影响因素。结果TDM组有效率为79.35%,显著高于非TDM组的61.43%(P=0.002);肝毒性发生率为3.26%,显著低于非TDM组的9.90%(P=0.044);伏立康唑的治疗效果与C_(min)密切相关,年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超敏C反应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及是否合用质子泵抑制剂(PPIs)是C_(min)的影响因素。结论在呼吸科患者中,特别是针对高龄,肝损伤,炎性水平、血脂较高及合并使用PPIs的患者,开展伏立康唑的TDM可提高疗效和安全性。
    • 李媛媛
    • 摘要: 1例高龄女性患者,由于无尿伴血压降低入院。入院第8天因胃动力不足给予多潘立酮,入院第15天因尿培养发现真菌给予伏立康唑抗感染。联合用药5天后患者出现肌肉震颤,停用多潘立酮和伏立康唑后症状好转。多潘立酮主要通过CYP3A4酶代谢,而伏立康唑为CYP3A4酶的强抑制剂,两者合用会减少多潘立酮的代谢,导致多潘立酮的血药浓度增加。该患者存在高龄等多种可导致伏立康唑血药浓度升高的危险因素,因此联合应用多潘立酮和伏立康唑后,出现肌肉震颤,考虑不良反应的发生为多潘立酮与伏立康唑血药浓度增高叠加所致。
    • 宁俊杰; 陈华友; 张铭鹰; 李胜秋
    •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儿童感染茄病镰刀菌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及诊疗经过。方法总结2019年11月四川省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童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例急性髓系白血病儿童播散性镰刀菌败血症的临床诊疗过程。以“播散性镰刀菌感染”为中文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万方中文数据库建库至今的相关文献;以“disseminated Fusarium infection”为英文关键词,检索2000年1月—2020年1月PubMed、Google Scholar数据库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此例为13岁女性患儿,以皮疹、发热为首发症状,具有典型镰刀菌感染的皮肤特点,经皮肤脱落物活检和血培养明确诊断为播散性镰刀菌感染,通过形态学鉴定为茄病镰刀菌。予以两性霉素B联合伏立康唑等治疗后患儿痊愈。检索符合条件的文献38篇,结合此例报道,共有133例播散性镰刀菌血流感染患者。年龄范围6月龄~75岁,其中男61例,女72例。119例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持续性发热,119例有特异性的皮肤损伤;基础疾病主要为血液系统恶性疾病;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113例。治愈51例,死亡82例,死亡率61.7%,其中单药两性霉素B治疗死亡率69.6%(71/102)。结论播散性镰刀菌感染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逆转免疫抑制,尽快接受正确的抗真菌治疗,推荐伏立康唑及两性霉素B联合抗真菌治疗。
    • 张新茹; 王冬雪; 于玲; 李馨
    • 摘要: 目的为真菌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诊疗提供思路。方法对临床药师全程参与的1例曲霉菌性心内膜炎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进行分析。临床药师建议行血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检测和血培养来辅助真菌性心内膜炎的诊断;从药物的作用机制、作用靶点和安全性等方面考虑,建议采用伏立康唑联合米卡芬净进行抗真菌治疗;结合患者病情,权衡利弊,将米卡芬净调整至每天300 mg;预防、评估和处理治疗过程中的药物不良反应,并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和出院长期随访。结果医师采纳了临床药师的建议。患者血mNGS检出烟曲霉,为其早期诊断和个体化治疗争取了时间;采用伏立康唑联合米卡芬净进行抗真菌治疗1个月后,患者病情得到了良好控制;给予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后,患者碱性磷酸酶和γ-谷氨酰转肽酶恢复正常;在临床药师的用药指导、教育和出院随访协助下,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良好,病情平稳。结论临床药师参与了该患者的诊疗过程,为其制订了个体化的抗感染治疗方案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体现了临床药师的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为真菌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诊疗提供了思路。
    • 李梦寒; 赵望; 贾庚佩; 孙毅; 曾同祥
    • 摘要: 目的构建大蜡螟幼虫动物茄病镰刀菌感染模型并观察伏立康唑治疗效果。方法选用临床分离获得茄病镰刀菌1株,实验所用孢子悬液浓度梯度为1×10^(5)~1×10^(8)CFU/mL,根据死亡率筛选出最佳感染浓度,并以此浓度感染大蜡螟幼虫,用伏立康唑(1.5 mg/kg)治疗;同时设置未处理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实验过程中收集大蜡螟幼虫尸体做病理检测并记录5 d内死亡情况,每24 h记录1次。通过感染后病理组织切片和大蜡螟幼虫生存率两个方面进行评价。结果大蜡螟幼虫在1×10^(7)CFU/mL茄病镰刀菌感染后,5 d死亡率达100%,1×10^(7)CFU/mL为本次实验组最佳感染浓度;大蜡螟幼虫感染第2 d死亡虫体病理检测发现大量茄病镰刀菌菌丝和孢子,经伏立康唑治疗后,单个幼虫体内菌体减少,菌体内菌丝减少;大蜡螟幼虫生存曲线显示伏立康唑治疗组较单茄病镰刀菌感染组生存率显著增高(P<0.05)。结论大蜡螟幼虫能够作为茄病镰刀菌体内感染的动物模型,并可用于观察药物治疗效果。
    • 吴灵群; 林舒; 刘丽霞; 周少莉; 李煌; 徐琤光
    • 摘要: 伏立康唑为广谱抗真菌药,有高效、低毒、耐受性好等特点,临床应用广泛.伏立康唑绝对生物利用度高达96%,80%通过细胞色素P450(CYP450)酶代谢,具有非线性药代动力学特征,但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大,易受基因多态性、药物相互作用、病理生理等多种因素影响,治疗窗窄(0.5~5μg/mL)[1-2].伏立康唑常见不良反应有视觉障碍、肝功能异常、皮疹等[3],而肢体肌张力增强少见.笔者在临床中发现1例伏立康唑致肢体肌张力增强的病例,现将该病例的临床治疗情况和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如下,以期为临床医师和药师应用该药和临床观察提供参考.
    • 李俊明; 覃禹; 卓思珺; 谢瑞杰; 刘代华
    • 摘要: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内标法监测人血清中伏立康唑(VRC)的浓度,为临床个体化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10%高氯酸沉淀蛋白法处理人血清样品,以硝西泮为内标,Hypersil ODS柱为色谱柱,25 mmol/L KH_(2)PO_(4)缓冲液∶甲醇∶乙腈(55∶15∶30)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柱温35°C,HPLC-UV检测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结果伏立康唑与内标色谱峰分离良好,无内源性物质峰干扰,在血药浓度0.3~12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7(n=6)。定量下限为0.3μg/ml,高、中、低三个浓度提取回收率分别为(96.35±1.70)%、(102.44±3.52)%、(97.34±2.39)%,日内精密度RSD分别为4.39%、4.74%、2.90%;日间精密度RSD分别为6.5%、6.0%、4.8%;使用该方法检测自2016年6月~2020年2月的2963份样本,其中624份(21.06%)不在治疗窗内。结论本检测方法准确灵敏、快速便捷,适用于临床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监测。伏立康唑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大,临床应进行治疗药物浓度监测以指导个体化用药。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