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紫杉醇

紫杉醇

紫杉醇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3年内共计10699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药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747篇、会议论文328篇、专利文献61914篇;相关期刊1478种,包括实用临床医药杂志、临床肿瘤学杂志、现代肿瘤医学等; 相关会议227种,包括第八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十三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2012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二届中国药师周、2011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11届中国药师周等;紫杉醇的相关文献由20780位作者贡献,包括梅兴国、元英进、余龙江等。

紫杉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747 占比:12.32%

会议论文>

论文:328 占比:0.46%

专利文献>

论文:61914 占比:87.22%

总计:70989篇

紫杉醇—发文趋势图

紫杉醇

-研究学者

  • 梅兴国
  • 元英进
  • 余龙江
  • 周东坡
  • 阎家麒
  • 张鹏
  • 张强
  • 黄巧明
  • 周建平
  • 平文祥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李丹
    • 摘要: 目的 研究病理检测过表达白血病抑制因子(LIF)对子宫内膜癌细胞耐受化疗药物的作用并予以分析,旨在为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方法 利用慢病毒于子宫内膜癌细胞RL95-2中构建过表达LIF的细胞模型,并将其记作过表达组.另以空载体慢病毒感染细胞构建正常表达LIF的细胞模型,记作对照组.通过CCK-8法检测两组子宫内膜癌细胞活性,采用Annexin V-FITC/PI法以及JC-1法检测两组子宫内膜癌细胞凋亡率及线粒体膜电位情况.以免疫印迹法检测两组子宫内膜癌细胞中的Bcl-2家族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两组细胞24h、48h、72h相对吸光度对比均不明显(均P>0.05).过表达组子宫内膜癌细胞在顺铂及紫杉醇作用下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7.58±2.69)%、(31.26±2.78)%,均低于对照组的(68.73±11.27)%、(74.92±12.06)%(均P<0.05).过表达组子宫内膜癌细胞在顺铂及紫杉醇作用下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分别为(42.38±6.29)%及(31.89±4.56)%,均高于对照组的(17.26±3.12)%、(12.74±2.15)%(均P<0.05).过表达组Bcl-2及Bcl-XL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71±0.31)、(1.74±0.12),均高于对照组的(0.00±0.00)、(0.00±0.00),而Bax蛋白相对表达量为(-1.24±0.08),低于对照组的(0.00±0.00)(均P<0.05).结论 过表达LIF会增加子宫内膜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耐受性,增强其对顺铂及紫杉醇的抵抗作用,值得临床重点关注.
    • 李小峰; 孙新宇; 张慧
    • 摘要: 目的探讨曲妥珠单抗联合紫杉醇、卡铂治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乳腺癌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榆林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50例HER-2阳性乳腺癌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87)和对照组(n=63)。对照组患者给予紫杉醇和卡铂联合化学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曲妥珠单抗、紫杉醇和卡铂联合化学治疗。化学治疗后1个月参照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评估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计算客观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采用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制定的不良反应事件通用术语标准评价2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化学治疗前(T_(0))、化学治疗1个疗程(T_(1))、化学治疗2个疗程(T_(2))、化学治疗结束(T_(3))及化学治疗结束后1个月(T_(4))使用心脏超声检查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分别于化学治疗前、化学治疗后采用免疫发光法检测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Z=3.805,P0.05)。2组患者T_(1)、T_(2)、T_(3)、T_(4)时LVEF显著低于T_(0)时,T_(2)、T_(3)、T_(4)时LVEF显著低于T_(1)时,T_(3)、T_(4)时LVEF显著低于T_(2)时(P0.05)。化学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cTnI、CK-MB、NT-pro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化学治疗后血清cTnI、CK-MB、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化学治疗前(P0.05)。结论曲妥珠单抗联合紫杉醇和卡铂化学治疗方案可提高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且曲妥珠单抗未增加心脏毒性事件及心脏功能损害。
    • 韩永清; 傅峰; 黄开荣
    • 摘要: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联合紫杉醇二线治疗在Her-2阴性晚期胃癌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于江西上饶市人民医院治疗的96例Her-2阴性晚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紫杉醇单药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阿帕替尼联合紫杉醇二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无进展生存时间。结果研究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总有效率、病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无进展生存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帕替尼联合紫杉醇二线治疗可以明显提高Her-2阴性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有效延长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有利于病情的控制,同时没有严重不良情况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 毛芳; 师喜云; 李晓迪; 王保建
    • 摘要: 目的探讨调强放疗联合紫杉醇+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调强放疗,联合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紫杉醇+顺铂治疗。治疗前及治疗8周末比较两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及肺功能,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8周末两组血清糖类抗原125、癌胚抗原、胃泌素释放肽前体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联合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调强放疗联合紫杉醇+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降低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对患者肺功能无明显负面影响,安全性高。
    • 尹树旺; 彭丽艳; 韩秀青; 石冲
    • 摘要: 目的比较调强放射治疗(IMRT)和容积调强弧光治疗(VMAT)联合紫杉醇脂质体和顺铂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3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Ⅱb-Ⅲb期宫颈癌患者126例,按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IMRT组和VMAT组,各63例,采用IMRT及VMAT分别联合紫杉醇脂质体和顺铂治疗。结果IMRT组和VMAT组的客观缓解率分别为88.89%和96.83%(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CD_(3)^(+)和CD_(4)^(+)水平,CD_(4)^(+)/CD_(8)^(+)均显著升高,CD_(8)^(+)水平均显著降低,但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鳞癌抗原、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25水平均显著降低,且VMAT组低于IMRT组(P<0.05);VMAT组骨髓抑制发生率显著低于IMRT组(P<0.05)。结论IMRT和VMAT分别联合紫杉醇脂质体和顺铂治疗Ⅱb-Ⅲb期宫颈癌短期临床疗效和长期生存率相当,但VMAT在降低血清炎性因子和肿瘤标志物水平方面更具优势。
    • 刘娜
    • 摘要: 目的 探究紫杉醇、奥沙利铂与榄香烯腹腔灌注治疗胃癌晚期癌性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 在2019年1月—2020年1月随机收录医院肿瘤内科收治的80例胃癌晚期癌性腹水患者中为研究对象,并进行随机数字分组。其中,对照组给予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腹腔灌注治疗方案,研究组在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腹腔灌注治疗方案基础上,给予榄香烯腹腔灌注治疗。两组患者均接受连续2个疗程的治疗,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总有效率对比结果,研究组为77.5%,对照组为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良反应方面,研究组1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不良反应,1例出现腹泻,发生率为5.0%,而对照组不良反应强烈,发生率为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胃癌晚期癌性腹水患者紫杉醇、奥沙利铂与榄香烯腹腔灌注治疗,可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较少治疗的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邓万冰; 李朋; 孙龙宇; 刘润禹; 张铖; 刘勇; 何延政; 孙晓磊
    • 摘要: 目的采用Meta分析评价紫杉醇涂层球囊治疗股腘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与术后患者死亡的关系。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EMbase、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医学网中自建库至2021年9月1日关于紫杉醇涂层球囊治疗股腘动脉ISR的随机对照试验,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以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4项研究、351例股腘动脉ISR患者;其中试验组(n=183)均接受紫杉醇涂层药物球囊、对照组(n=168)均接受普通球囊干预;术后随访0.5~26.0个月,平均(18.5±7.6)个月。异质性分析显示文献间无明显异质性,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试验组总死亡率为4.92%(9/183),对照组为4.76%(8/1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风险比(RR)为1.02[95%CI(0.41,2.52),P=0.96]。术后6个月内、6~12个月及12~24个月,试验组死亡率分别为2.90%(4/138)、2.33%(3/129)及2.70%(2/74),对照组分别为3.28%(4/122)、3.39%(4/118)及0(0/69),组间各时间段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RR分别为0.88[95%CI(0.27,2.94),P=0.84]、0.71[95%CI(0.16,3.06),P=0.64]及4.73[95%CI(0.24,95.09),P=0.31]。结论紫杉醇涂层球囊治疗股腘动脉ISR与术后患者死亡未见明显关联。
    • 陆友国; 夏丽丽; 朱洋; 闫萍
    • 摘要: 目的分析脾多肽联合紫杉醇+顺铂(TP)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Toll样受体4(TLR4)、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淮南新华医疗集团新华医院收治的136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8例。其中对照组行TP方案化疗,3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脾多肽,3~5 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及1、2、3个疗程后卡氏功能状态(KPS)评分与TLR4、PD-1、HMGB1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1.18%(62/68)比77.94%(53/68),χ^(2)=4.561,P=0.033];试验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Z=2.295,P=0.022)。不同时点间、组间KPS评分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KPS评分的时点间与组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KPS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时点间、组间TLR4、PD-1、HMGB1水平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LR4、PD-1、HMGB1水平的时点间与组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TLR4、PD-1、HMGB1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42.65%(29/68)比61.76%(42/68),χ^(2)=4.980,P=0.026]。结论与单纯应用TP化疗相比,联合应用脾多肽可明显提高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效果,降低免疫逃逸相关因子TLR4、PD-1、HMGB1的表达水平,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 张玲; 朱静
    • 摘要: 紫杉醇所致周围神经病变(paclitaxel chemotherapy 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PIPN)是化疗常见的剂量限制性不良反应,其临床表现以四肢麻木、无力、灼烧感并伴有慢性疼痛甚至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为主,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本文围绕线粒体功能障碍和氧化应激、炎症刺激、离子通道异常和轴突变性等方面,对PIPN的机制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PIPN提供参考。
    • 李为之
    • 摘要: 目的:探讨调强放疗(IMRT)联合紫杉醇+顺铂(TP)同步化疗在食管癌合并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食管癌合并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80例,按照随机信封法分为两组。化疗组采用TP化疗治疗,联合放疗组联合IMRT同步放疗治疗,比较两组有效率、免疫水平。结果:治疗7周后联合放疗组有效率高于化疗组(P<0.05);治疗7周后联合放疗组总T淋巴细胞、总B淋巴细胞、CD3^(+)CD4^(+)、NK细胞及Ts细胞水平均高于化疗组(P<0.05)。结论:IMRT联合TP同步化疗用于食管癌合并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中能获得较高的有效率,有助于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