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其他>第十三届全国癌症康复与姑息医学大会
第十三届全国癌症康复与姑息医学大会

第十三届全国癌症康复与姑息医学大会

  • 召开年:2017
  • 召开地:合肥
  • 出版时间: 2017-06-15

主办单位:;中国抗癌协会;;

会议文集:第十三届全国癌症康复与姑息医学大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全选(0
  • 摘要:目的:探讨死亡教育对晚期癌症患者死亡态度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6月在本院经病理组织学确诊为Ⅲ、Ⅳ期癌症患者50例进行死亡教育干预,并将其列为观察组,选择同期的50例进行常规干预的晚期癌症患者列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对死亡的接受情况、家属死亡讨论情况以及患者自身濒死态度.结果:在两组患者总体的死亡接受程度来看,观察组患者在死亡教育干预以后的心理调节效果显著性更好,P<0.05.而两组患者家庭讨论死亡的态度与情况没有比较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死亡的顺应接受态度有23例,比对照组患者多,P<0.05.结论:死亡教育对于晚期癌症患者有很高的价值.
  • 摘要:目的:分析恶性肿瘤晚期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及影响因素,探讨心理干预对情绪障碍的作用及生存的影响. 方法:采用问卷方式调查68例恶性肿瘤晚期患者的焦虑及抑郁发生情况,与国内常模比较,并分析影响因素.再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给予抗肿瘤综合治疗,B组在抗肿瘤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心理疏导及口服黛力新,2个月后对比两组的焦虑抑郁状态改变情况、接受治疗情况、生活质量,并随访两组的无进展生存期. 结果:68例恶性肿瘤晚期患者中焦虑发生率为52.94%(36/68),抑郁发生率为60.29%(41/68),焦虑抑郁患者的SAS、SDS评分显著高于国内常模(P<0.05),影响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的主要因素为年龄、疼痛程度、客观支持、主观支持、照顾者S-AI评分、医保情况.随访2个月后,B组的焦虑抑郁状态得到明显改善(P<0.01),在治疗上有更多的患者(85%VS73%)接受了进一步的抗肿瘤治疗(化疗、放疗、姑息手术),QOL量表评分较A组高(37.44VS31.24,P<0.01),无进展生存期也有延长(6.4月VS4.6月,P<0.05). 结论:恶性肿瘤晚期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并受多种因素影响,给予心理干预联合黛力新口服有助于改善焦虑抑郁状态,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生存.
  •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康复治疗对乳腺癌患者辅助化疗期间抑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119例乳腺癌术后患者在接受辅助化学治疗前随机分为治疗组(n=58)和对照组(n=61),治疗组患者在进行化学治疗的同时,专业心理咨询医师及临床医师共同参与,通过与患者加强沟通,提高患者对化疗不良反应的认识及应对能力,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信心,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并通过对心理疾病的宣教,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及心理支持的训练,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耐受程度,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念.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常规术后辅助化学治疗.治疗前后两组分别采用贝克抑郁量表(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BDI)和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测评量表(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Cancer Therapy-Breast,FACT-B)进行测评. 结果:治疗前两组的人口学特点、临床病理特点、抑郁状态和生活质量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抑郁状态及生活质量总评分、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和功能状况领域评分均较对照组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专业心理医师及临床医师对患者进行的心理康复治疗可显著改善乳腺癌术后患者辅助化疗期间的抑郁状态并提升生活质量,对患者进行心理康复治疗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
  • 摘要:目的:分析恶性肿瘤住院患者及家属心理痛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探讨患者本人及家属心理痛苦程度相关性,为指导临床治疗过程中心理疏导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引用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心理痛苦温度计(DT)对随机抽样的恶性肿瘤住院患者及其直系家属各248例进行问卷调查,建立数据库,运用IBM SPSS Statistics21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目前恶性肿瘤住院患者心理痛苦得分平均为3.29±2.58分,其家属为2.85±2.46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0,P>0.05);显著痛苦检出率分别为41.93%及35.48%;不同家庭经济情况分组下,患者及家属心理痛苦平均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不同病程长短分组中,患者病程≥6个月的家属DT评分2.54±2.71分,而病程<6个月的,家属DT评分2.36±2.1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2,P<0.05). 结论:恶性肿瘤住院患者及家属普遍存在心理痛苦,显著痛苦检出率均较高,且家属心理痛苦程度不亚与患者本人,均与家庭年收入高低相关,患者病程长短影响患者家属心理痛苦程度,在医疗及护理过程中,需同时关注患者及家属心理痛苦.
  • 摘要:目的:探讨正念减压疗法对宁养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宁养院的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对照组安排常规小组活动,如做手工、观看电影、健康教育等,干预组在常规小组活动的基础上开展6周、每周1d的正念减压训练,包括正念饮食、正念呼吸、正念冥想、身体扫描、正念情绪调节等内容,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效果评价.所有数据采用SPSS18.0进行分析. 结果:正念减压训练前,干预组和对照组的SAS、SDS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念减压训练后,干预组和对照组的SAS、SDS得分均低于训练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念减压训练后,干预组SAS、SDS两项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正念减压疗法有助于改善宁养患者的负性情绪,未来可以在肿瘤姑息治疗中采用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探索并推广应用.
  • 摘要:癌症死亡率高的特点,使人们“谈癌色变”.由于考虑到癌症患者得知诊断结果后产生不良影响,现在中国大多数临床医生还在采用隐瞒的告知方式.笔者通过对不告知癌症患者真实病情的利弊分析以及告知真实病情的理由论述,提出解决的策略.旨在帮助临床医生解决临床告知中的难题.
  • 摘要:目的:评价中晚期癌症患者的尊严受损情况,探索尊严的影响因素及其与尊严受损之间的相关性,为提升患者尊严感、提高生活质量、优化全方位管理做出有意义的探索与尝试. 方法:选取2016年12月1日-2017年1月31日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2例中晚期癌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患者尊严量表(PDI)、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中文版(MDASI-C)、心理痛苦温度计(DT)、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以及生命质量量表(QLQ-C30)进行问卷调查.通过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讨尊严的影响因素、其与尊严受损之间的相关性及与生命质量量表各领域间的相关性. 结果:研究入组的202例中晚期癌症患者中,PDI分析显示存在明显尊严丧失的患者占23.27%,每位患者平均存在4.5个尊严相关问题.DT分析显示受试者心理痛苦的发生率为50%,35.6%及33.6%的患者具有焦虑、抑郁情绪.MDASI-C分析显示平均每位患者具有5.2个中度以上严重程度症状,以疲乏最为常见.综合上述数据进行尊严受损相关单因素风险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肿瘤有无转移、卡氏评分、心理痛苦、焦虑、抑郁程度、症状负荷及其对生活的干扰程度均对尊严水平具有显著影响(P<0.05),且与尊严受损之间均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多因素风险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卡氏评分、焦虑、症状负荷及其对生活的干扰程度是尊严受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同时,QLQ-C30显示患者尊严水平与生活质量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 结论:中晚期癌症患者的尊严受损程度以轻中度为主,年龄、卡氏评分、焦虑、症状负荷及其对生活的干扰程度为尊严受损的独立影响因素.尊严受损的中晚期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较差.临床医生需要关注中晚期癌症患者的尊严受损情况并及时给予有效的干预.
  • 摘要:目的:了解微小RNA-29(miRNA-29)在正常乳腺、原发性乳腺癌以及转移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miRNA-29、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病变发生与进展中的作用. 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8月至2014年7月期间入院治疗的286例乳腺癌患者,其中原发性乳腺癌205例,转移性乳腺癌81例,同期选取150例无乳腺疾病的健康妇女为对照组.分别获取其乳腺标本并开展miRNA-29与MMP-2等临床检验,总结并分析miRNA-29在不同乳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结果:三组乳腺标本的miRNA-29与MMP-2水平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miRNA-29同MMP-2呈负相关性,而肿瘤大小、病理分期、HER-2及ki-67均与miRNA-29具有密切关联(P<0.05). 结论:miRNA-29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与转移等过程均具相关性,明确其表达水平有助于病情评估及临床治疗.
  • 摘要:目的:对比真实世界PEG-rhG-CSF和rhG-CSF预防乳腺癌剂量密集方案(AC)辅助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收集2016年10月至2017年3月间52例接受剂量密集方案(AC方案,阿霉素60mg/m2或表阿霉素100mg/m2,Ⅳ;环磷酰胺600mg/m2,Ⅳ;day1)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0例,于化疗后24小时皮下注射6mg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对照组32例,化疗后24小时开始皮下注射300μg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患者出院后根据验血结果由经治医师决定是否加用rhG-CSF、是否继续监测血常规.主要观察患者再次应用rhG-CSF的频次、患者3-4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患者粒缺性发热的发生率,因粒细胞减少而进行减量或延迟治疗的发生率以及患者生活质量QOL(C-30量表). 结果:治疗组患者无需再次注射rhG-CSF,而对照组患者26例需加用rhG-CSF.治疗组无3-4度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对照组8人发生3-4度中性粒细胞减少.治疗组未出现粒缺性发热,对照组2人发生粒缺性发热.治疗组无患者因粒细胞减少减量或延迟治疗,对照组分别有4例和7例因粒细胞减少减量和延迟治疗.治疗组患者生理状况、社会/家庭状况和总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发热、关节疼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真实世界中,应用PEG-rhG-CSF可有效预防乳腺癌剂量密集方案辅助化疗后3-4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减少因上述不良反应而延迟化疗的发生,化疗间歇期患者无需再次应用rhG-CSF治疗,同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PEG-rhG-CSF安全性高,无明显不良反应.
  • 摘要:本研究旨在评估真实临床实践中500mg氟维司群在中国激素受体阳性的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中的疗效以及影响因素.回顾性研究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1年06月至2015年12月间252例接受500mg氟维司群治疗的激素受体阳性的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观察变量为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临床获益率(clinical benefit rate,CBR)以及影响PFS的临床病理因素.结果证明500mg氟维司群在激素受体阳性的患者中有效,且在无肝转移,既往未接受转移后化疗,既往内分泌治疗有效及一线内分泌治疗的患者中其疗效更佳。
  • 摘要:目的:mTOR抑制剂依维莫司联合内分泌治疗在激素受体阳性(HR)转移性乳腺癌中的疗效已得到证实.口腔炎是依维莫司临床实践中最常见的不良事件,也是造成药物减量以及患者依从性降低的重要原因.既往临床研究显示康复新液可以有效预防放化疗相关口腔炎,因此本研究评估了经验性应用康复新液、维生素B2、复合维生素及空胶囊组成的四联预处理方案预防乳腺癌患者依维莫司相关口腔炎的疗效.
  • 摘要:目的:探讨MicroRNA在乳腺癌侵袭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 方法:选取实验标本6例,其中原发性乳腺浸润性导管与小叶癌及转移性乳腺导管与小叶癌新鲜组织标本各3例.每组标本混合后分别进行高通量基因组学分析.筛选出差异表达的miRNA-877-3p及miRNA-221-3p.运用qRT-PCR方法检测组织标本及乳腺癌细胞MDA-MB-231中miRNA-877-3p及miRNA-221-3p表达水平以进行验证.通过慢病毒感染MDA-MB-231细胞,分别过表达和抑制miRNA-877-3p(Micro up组)及miRNA-221-3p(Micro down组),并应用细胞运动实验、细胞侵袭实验及Transwell等检测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所得数据运用SPSS19.0统计分析. 结果:miRNA-877-3p及miRNA-221-3p在乳腺癌组织及乳腺癌细胞MDA-MB-231中的表达丰度分别为低度和高度,与高通量基因组学分析结果一致.慢病毒感染细胞后,Micro up组侵袭及迁移率较对照组变化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Micro down组侵袭及迁移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miRNA-877-3p在乳腺癌转移过程中的作用不甚显著,其是否在乳腺癌发生等环节中有一定作用仍需证实.miRNA-221-3p在乳腺癌转移过程中作用显著,即通过下调miRNA-221-3p表达可以抑制乳腺癌细胞的侵袭及迁移,进而抑制乳腺癌转移.但其作用靶点等具体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 摘要:目的:评估参与临床研究与不参与临床研究晚期乳腺癌患者临床特性、解救治疗依从性的差异,以及判定依从性与其预后的相关性. 方法:这项回顾性研究包括从2012年至2016年参与临床研究的晚期乳腺癌患者201例,并选择同期入院的非入组临床研究的转移性乳腺癌患者211例作为对照.通过病历资料获取患者一般情况,免疫组化、复发转移情况及相关的治疗信息.按照临床研究的方案或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指南判定乳腺癌患者治疗的依从性.通过定期随访,以及活检、超声、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或磁共振成像等相关检查判定患者的PFS-M(转移后无进展生存时间)和OS-M(转移后总生存时间). 结果:与临床研究组乳腺癌患者相比,非临床研究组农村患者、未婚或离婚患者的比例更高,有可测量病灶的患者比例更低,依从性更差,PFS-M和OS-M时间更短.研究提示,无论是否接受推荐治疗(依从性好或依从性差),临床研究组患者的PFS-M和OS-M与非临床研究组患者均没有明显差异. 结论:研究结果表明,临床研究可提高晚期乳腺癌患者治疗依从性进而改善乳腺癌患者的预后.
  • 摘要:目的:评价ADAM28和胃癌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使用IHC方法比较胃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ADAM28表达的差异,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中判断ADAM28和胃癌生存时间的关系.对于计量数据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数据采用χ2、和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胃癌组织中ADAM28表达阳性率为83.6%,高于癌旁正常组织(70.7%,P=0.003),ADAM28表达阴性患者平均生存时间86.7±5.0个月,ADAM28表达阳性患者平均生存时间45.6±4.1个月,两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ADAM28可能是胃癌的不良独立预后因素.
  • 摘要: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与P-gp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120例胃癌根治术切除的胃癌组织和5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HIF-1α和P-gp. 结果:胃癌组织中HIF-1α、P-gp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2%(77/120)、57.5%(69/120),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的表达率36.0%(18/50)、28.0%(14/50)(P<0.05).HIF-1α及P-gp的阳性表达与胃癌病理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有无血管侵袭有关(P<0.05),HIF-1α和P-gp共同阳性表达率随胃癌TNM分期的升高而升高(r=0.397,P<0.05).胃癌组织中HIF-1α与P-gp的表达呈正相关(r=0.575,P<0.01).HIF-1α和P-gp阳性表达者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21.6%和31.1%,阴性表达者分别为46.2%和51.3%,二者相比,P<0.05.胃癌组织中HIF-1α阳性表达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R=2.078,P<0.05). 结论:胃癌组织中HIF-1α、P-gp的阳性表达率升高,二者的表达呈正相关,提示HIF-1α可能与P-gp相互作用共同参与了胃癌多药耐药的发生.HIF-1α、P-gp阳性表达者的预后差,HIF-1α阳性表达和TNM分期对评估胃癌患者的预后有一定价值.
  • 摘要:目的:探讨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合成酶2(HMGCS2)在河南食管癌高发区术后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预后的意义;并进一步研究HMGCS2的功能. 方法:采用组织微阵列技术,采用实时定量PCR和免疫组化,分别检测150例术后食管鳞癌患者中癌组织与相应的正常食管粘膜组织中HMGCS2在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并建立HMGCS2过表达的食管癌细胞株,验证HMGCS2对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 结果:鳞癌组织中HMGCS2的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均明显低于正常食管粘膜组织(P<0.001);食管鳞癌组织中HMGCS2蛋白的下调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肿瘤的局部浸润范围(pT分期),淋巴结转移(pN分期)和TMN分期有关(P<0.05);在HMGCS2蛋白表达缺失的食管鳞癌患者中5年疾病相关生存率(DSS)较正常表达的患者显著降低(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pT分期和HMGCS2蛋白表达是影响ES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体外试验发现过表达HMGCS2食管癌细胞株较对照组在细胞增殖,克隆形成及迁移能力显著下降(P<0.05). 结论:HMGCS2的表达异常可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中起重要作用,HMGCS2是影响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一个新型生物指标.
  • 摘要:目的:研究肝癌组织中富含脯氨酸蛋白11(PRR11)表达与肝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以及PRR11表达对肝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通过构建含243例肝癌的组织芯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RR11蛋白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表明243例肝癌组织标本中,PRR11表达阳性与性别、AFP水平、HBSAg、HBeAg水平之间呈相关性.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PRR11表达阴性的患者生存期明显长于PRR11表达阳性的患者;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PRR11表达是肝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PRR11在部分肝癌组织中高表达,与多个临床病理参数相关,是肝癌患者独立的不良预后因素.
  • 摘要:患者,男,65岁,2015年4月因上中腹部隐痛2周,查胃镜确诊为食管中段中低分化鳞癌,CT示肝脏多发转移收治入院.确诊后行紫杉醇联合奈达铂、伊立替康联合雷替曲塞、依托泊苷联合顺铂治疗后,2015-12-24行胸腹部CT检查示:肝脏病灶进展(图1a).2015-12-28开始口服阿帕替尼500mg1/日,无特殊等不适后,2015-12-31开始将剂量调整为750mg1/日,2016-01-10出现1级手足皮肤反应,2016-01-24出现3级手足皮肤反应、3级皮肤溃疡(图2a、2b)、3级皮肤疼痛.阿帕替尼是我国自主研制的一种小分子血管内皮生长受体抑制剂,主要通过高度选择性地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酪氨酸激酶的活性,阻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其受体结合后的信号转导通路,从而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发挥抗肿瘤作用,目前主要治疗胃癌以及肝癌。本科将其探索性地应用于晚期食管鳞癌的三线后治疗,同时报道阿帕替尼导致的3级手足皮肤反应以及高血压等副反应的处理情况。
  • 摘要:胃食管结合部肿瘤,尤其是胃食管结合部腺癌发病率在世界各地呈上升趋势,治疗迫在眉睫.由于其在解剖学、组织病理学的特殊性,目前治疗方面,国际上尚未成达成共识.阿帕替尼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2)的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通过高度选择性竞争细胞内VEGR-2的ATP结合位点,阻断下游信号转导,抑制肿瘤组织内新血管的生成,最终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阿帕替尼也是全球第一个被证实用于治疗晚期胃癌、胃食管结合部腺癌安全有效的小分子抗血管生成药物,但是其在临床实践应用中的经验探索,目前相关研究报道还不多,本篇报道阿帕替尼成功治疗胃食管结合部腺癌一例。阿帕替尼主要不良反应包括血液学毒性和非血液学毒性(高血压、蛋白尿、手足皮肤反应及腹泻等)。多数不良反应均可通过暂停给药、下调剂量及支持对症处理得以控制和逆转。
  • 摘要:目的:比较不可切除或复发的原发性小肠腺癌患者行不同的一线化疗方案对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及总生存时间的影响;探讨影响不可切除或复发的原发性小肠腺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 方法:1本研究从157例中挑选出96例不可切除或复发并规律行含氟尿嘧啶类药物一线化疗的患者,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的数据包括:性别、年龄、ECOG PS评分、基线血清CEA及CA19-9水平、原发灶部位、分化程度、肿瘤分期、转移部位、转移部位数量、原发灶切除、辅助化疗史、一线化疗方案、治疗年限、疗效评价、无进展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2利用相关统计学方法,分析含奥沙利铂化疗方案与不含奥沙利铂化疗方案对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及总生存时间的影响,研究影响晚期小肠腺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 结果:1搜集一线化疗方案为含氟尿嘧啶类药物的晚期原发性小肠腺癌患者96例,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free survival,PFS)和中位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分别为6.6个月和15.6个月.2根据是否联合奥沙利铂方案化疗将患者分成2组,即:A组(含奥沙利铂化疗方案组),52人;B组(氟尿嘧啶类药物单药或联合其他药物化疗方案组),44人.两组化疗方案之间的基线特征平衡(P>0.05).A、B两组患者的PFS分别为8.0和5.7个月,OS分别为17.9和12.6个月.在亚组分析中,A、B两组化疗方案相比,A组患者的PFS及OS显著高于B组患者(PFS:8.0vs.5.7个月,P<0.001;OS:17.9vs.12.6个月,P=0.001).氟尿嘧啶类药物联合奥沙利铂化疗方案组与氟尿嘧啶类药物单药或联合其他药物化疗方案组相比可以显著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3对于PFS,单因素分析挑选出5个潜在的预测因素:ECOG PS评分(P<0.001)、分化程度(P=0.069)、血清CEA水平(P<0.001)、血清CA19-9水平(P=0.003)和不同一线化疗方案分组(P<0.001).其中ECOG PS评分及不同一线化疗方案分组是PFS的独立预后因素.对于OS,单因素分析挑选出7个潜在的预测因素:ECOG PS评分(P<0.001)、分化程度(P=0.036)、肝脏转移(P=0.034)、转移部位数量(P=0.051)、血清CEA水平(P<0.001)、血清CA19-9水平(P=0.001)和不同一线化疗方案分组(P=0.001).其中ECOG PS评分、血清CEA水平、血清CA19-9水平及不同一线化疗方案分组是OS的独立预后因素. 结论:1对于不可切除或复发的原发性小肠腺癌患者,一线氟尿嘧啶类药物联合奥沙利铂化疗方案是目前最有效的一线化疗方案.2ECOG PS评分及不同一线化疗方案分组是影响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ECOG PS评分、血清CEA水平、血清CA19-9水平及不同一线化疗方案分组是影响患者总生存时间的独立预后因素.
  • 摘要:目的:评价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热疗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38例中晚期胰腺癌患者行HIFU联合化疗治疗,观察治疗的有效率、临床受益率(clinical benefit response rate,CBR)及不良反应.结果:联合治疗有效率76.3%,CBR率68.4%,治疗后疼痛明显缓解(P<0.05),肿瘤体积缩小,CA19-9稳定,Ⅲ、Ⅳ度骨髓抑制发生率低,未见明显肝肾功能损害,未发生胰腺炎、胃肠道损伤.结论:HIFU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胰腺癌有较好的疗效和耐受性.
  • 摘要:目的:分析讨论化疗联合榄香烯与单纯手术治疗对食管癌的干预效果及同外周血淋巴细胞cyclinD1、p16的表达水平变化的关联. 方法:本研究选取本院就诊的确诊食管癌患者59例,包含单纯手术治疗患者30例和术后化疗并且联合使用榄香烯进行治疗的观察组患者29例.比较分析化疗联合榄香烯与单纯手术治疗对食管癌的干预效果对比及同外周血淋巴细胞cyclinD1、p16的表达水平变化的关联.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2年的疗效情况,化疗联合榄香烯观察组无病生存时间的平均值为12.58±7.12月,中位无病生存时间为13.5个月,均略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前的cyclinD1水平分别为7.58±1.12和7.53±1.03;P16水平分别为8.30±2.33和8.45±2.54;组间均未见差别.治疗后的cyclinD1水平分别为2.43±1.42和4.03±1.54;P16水平分别为7.65±2.75和5.02±2.55;组间均存在显著差别,p<0.01. 结论:手术干预对于集体细胞周期蛋白组的调控会产生一定影响,cyclinD1与P16的双向下调有可能提示术后肿瘤的福发育转移.同时榄香烯干预会影响cyclinD1加速下调,P16下调则会收到相对抑制,可能对于控制术后复发转移有一定的功效.
  • 摘要:目的:探寻对于肝癌预后产生影响的独立危险因子(MRNA).并尝试去建立与肝癌靶向药品(索拉非尼)作用靶点的相互关联. 方法:首先提取TCGA数据库中肝癌样品基因表达量的数据.其次根据肝癌样品生存时间的长短将样品分成两组,并通过DEseq对比两组表达量数据,从而得到差异基因.然后根据差异基因做生存分析,从而寻找对于肝癌预后产生影响的独立危险因子.最后,通过蛋白互作网络图,尝试去建立肝癌预后产生影响的独立危险因子与肝癌靶向药品(索拉非尼)作用靶点的相互关联. 结果:通过生存分析找到ANXA10为对于肝癌预后产生影响的独立危险因子,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若进一步放宽筛选条件(P<0.05)可以得到STMN1、SQSTM1.并且在蛋白互作网络图中,可以发现这四个独立危险因子与索拉非尼作用靶点存在相互作用的关系. 结论:ANXA10、STMN1、SQSTM1可以作为肝癌预后产生影响的独立危险因子.可以作为未来开发靶向药物的作用位点或作为患者的预后生物标志物.
  • 摘要:目的:观察榄香烯脂质体配合化疗治疗肝癌肺转移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于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来本院医治的肝癌肺转移患者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希罗达与奥沙利铂,对照组在化疗基础之上采用榄香烯脂质体治疗.比较化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和治疗前后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 结果:经过榄香烯脂质体配合化学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的评分差异也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榄香烯脂质体配合化疗对肝癌癌临床症状的改善有明显效果. 结论:榄香烯脂质体可消肿散瘀、化结攻毒配合化学治疗对肝癌癌肺转移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积极意义.
  • 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消化道肿瘤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筛查及护理对策. 方法:纳入此研究中的600例研究对象均为本院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老年消化道肿瘤住院患者.由护理人员采用NRS2002营养筛查评估表对其评分,从而对营养支持状况进行了解. 结果:观察组中600例患者其营养风险发生率经计算后为25%,对照组200例患者其营养风险发生率经计算后为15%,数据之间经过对比后统计学意义产生,P值在0.05以下.同时150例营养风险患者中60%的患者予以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450例未产生营养风险的患者,53.33%的患者予以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同时46.67%的患者营养正常,25%的患者为营养不足,16.67%的患者营养良好,11.67%的患者为营养过剩. 结论:老年消化道肿瘤住院患者营养风险具有较高的发生率,因此需要按照患者的实际状况进行护理以及营养支持.
  • 摘要:目的:探析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与FOLFOX4方案治疗晚期中老年结直肠癌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期间入院治疗的116例晚期中老年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其中治疗组58例患者应用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方案化疗,对照组58例患者应用FOLFOX4方案,对两组进行生存分析、评价近期疗效、比较生活质量、监测毒副反应. 结果:两组间无进展生存期(5.9个月vs5.8个月)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有效率略高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25.9%vs2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乏力、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改善明显,躯体、情绪功能及总体生活质量方面评分优于对照组,且优于本组治疗前(P<0.05);对照组治疗后症状评分升高明显,与治疗前及治疗组同期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毒副反应方面,治疗组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结直肠癌与FOLFOX4方案相比,近期疗效相当,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的作用明显,不良反应较轻,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摘要:目的:观察在接受同步放化疗出现严重癌症相关性乏力的食管鳞癌患者使用米诺环素能否改善其乏力程度以及其安全性. 方法:ⅡB-ⅢC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在同步放化疗期间每周晨起使用简明乏力评估量表评估其乏力程度,如患者乏力程度达到中重度开始给予米诺环素100mg每日两次直至同步放化疗结束.采用开放型双向序贯t检验方法比较口服米诺环素治疗2周后晨起乏力程度较用药前是否有改善,并观察治疗安全性. 结果:试验显示,当入组到第12例时,由于试验线触及上界U,且有Σdi=12>0,可以认为米诺环素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乏力程度.研究期间,未发现患者出现菌群失调、过敏、明显消化道反应及显著肝肾毒性. 结论:食管鳞癌患者在同步放化疗期间出现中重度乏力使用米诺环素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乏力程度.但是由于试验的局限性,应该看待试验结果.需要通过大规模的多中心随机对照双盲的研究证实.但考虑到米诺环素价格低廉,同时安全性较高,建议临床工作当中处理肿瘤患者中重度乏力时可以尝试使用米诺环素.
  • 摘要:据最新流行病学资料显示,中国胃癌发病率占全球43%,死亡率占45%,其发病率、死亡率在恶性肿瘤中均居第2位.作为世界第一胃癌大国,中国胃癌发病率仍在增长,约三分之二的患者就诊时就被诊断为局部晚期或者是转移性疾病.晚期胃癌生物学特性决定它的难治性及容易对化疗产生抵抗,给治疗带来难度;易发生腹腔转移产生腹水、肠梗阻等,严重影响患者的营养状况和生存期.姑息治疗的发展胃癌到了晚期癌痛、恶性腹水、肠梗阻、骨转移等问题加剧患者的心理承受负担,姑息治疗有别于其他抗肿瘤治疗,其核心是关注人,并以全面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为要务。姑息治疗不应该与传统的治愈性手术相对立,应根据疾病间的差异性,从提高病人生活质量的角度出发,把病人作为姑息治疗的核心,对其身体、社会、心理及精神等各种问题的治疗,来达到预防和缓解这些痛苦的目的。姑息治疗分为化疗、放疗、姑息手术几种治疗方式。
  • 摘要:目的:探讨计划实施检查评价(plan do check action,PDCA)循环模式改善消化道癌痛患者口服止痛药依从性运用效果. 方法:将92例消化道癌痛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45例,对照组47例).所有患者按病情需要给予相应种类及剂量的止痛药,对照组按常规予以药物治疗相关健康教育,实验组应用PDCA循环法,即对产生依从性差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并落实相应护理干预措施,随访观察4周.采用服药依从性量表、数字疼痛评分法及自行设计的癌痛认知度调查表对2组患者进行干预前后的调查,比较2组患者疾病癌痛认知知晓率、口服止痛药治疗依从性及治疗效果. 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对癌痛的知晓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PDCA干预结束后,实验组患者患者对癌痛知识的知晓率较干预前显著提高(P<0.01).实验组患者依从性得分及疼痛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1,P<0.05). 结论:通过实施PDCA循环模式,以患者口服止痛药依从性为焦点,不断进行评估、分析,并进行相应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的消化道癌痛患者认知程度,有效改善口服止痛药治疗依从性,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肝脏内分泌癌伴双肺转移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原发性肝脏神经内分泌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该例患者符合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标准,但根据肝脏穿刺活检病理和影像学检查结果,明确诊断为肝脏神经内分泌癌伴有双肺转移.一线行EP方案化疗后,PFS不足2个月,二线更改阿帕替尼姑息治疗后,生活质量曾一度改善,PFS达到近5个月.结论:原发性肝脏神经内分泌癌临床诊断较易与原发性肝癌相混淆,需病理学诊断依据.阿帕替尼有可能成为肝脏神经内分泌癌有效的治疗手段,需临床上进一步验证.
  • 摘要:目的:对比补中益气汤或吲哚美辛栓剂治疗癌性发热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患者,中医辩证为气虚血亏型癌性发热者,共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内服补中益气汤,对照组给予外用吲哚美辛栓剂,连续用药3周,对比观察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补中益气汤治疗中医辩证为气虚血亏型癌性发热患者有较好疗效及安全性.
  • 摘要:目的:本文通过观察探讨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后导致脂肪肝发病的临床特点及中医辨病、辩证诊治,从而给临床提供有效样本提高本病的重视程度,在适当时机合理干预,切断肝损伤的发生.并观察“补法”在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后导致脂肪肝的临床应用. 方法:65例乳腺癌患者口服三苯氧胺(TAM类)38例,口服芳香化酶抑制剂(AI类)27例为内分泌组;16例为化疗组.通过B超及中医四诊辨证探讨内分泌后导致脂肪肝发生的时间、发生率及高发中医症型. 结论:内分泌组发生脂肪肝比例明显大于化疗组(P<0.01),而TAM组、AI组之间发生脂肪肝比例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医辨证分析中正气亏虚型与脂肪肝发生密切相关.为本虚标实之症,临床使用药物应以“扶助正气、固本培元”为主.并选取40例确诊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导致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对照组18例,治疗组采用“补法”代表方剂“补中益气汤”随症加减平补气血阴阳,配合口服西药多烯磷脂酰胆碱456mg口服,每次2粒,每日3次,对照组单纯口服西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疗效.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91%,对照组总有效率66.67%,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补法”对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后导致脂肪肝有较好临床疗效.
  • 摘要:目的:观察回生口服液联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中重度癌痛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140例中重度癌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规范癌痛治疗,观察组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规范癌痛治疗基础上给予回生口服液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止痛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用药后24h、72h观察组癌痛缓解率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72h达到NRS<3分所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平均剂量及疗程结束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用量调整,观察组较对照组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便秘、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规范癌痛治疗联合回生口服液可提高癌痛止痛疗效,减轻不良反应.
  • 摘要:肿瘤呃逆是指因肿瘤本身病变、手术、放化疗等因素引发的气逆上冲性疾病.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喉间呃呃连声、难以自制、声短而频等.临床上针刺治疗呃逆起效快,疗效好,为治疗呃逆的首选方法.胃失和降、气逆动膈是呃逆的主要病机.针灸治疗本病有确切的疗效,而且已见大量的临床报道. 针灸是中医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有针刺、艾灸、温针灸、穴位注射、穴位敷贴、耳穴贴压等多种方法,既可单独应用,亦可综合应用,还可针药结合。以针灸的方式治疗恶性肿瘤病人顽固性呢逆疗效佳、见效快、患者依从性好、无毒副作用,可显著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但目前针灸用于肿瘤病人顽固性呢逆仍有实验设计不规范、疗效缺乏统一评定标准、辨病取穴多而辨证论治少等不足,需要我们进一步运用循证医学理论合理评价疗效,研究针灸治疗肿瘤的作用机理,使针灸应用于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具有更广阔的前景。
  • 摘要:目的:探讨灸法联合营养支持治疗对肿瘤患者营养不良状态的改善. 方法:该研究收集我科2015年10月~2016年12月收治的90例营养不良肿瘤患者,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按照统一标准将入选病例分为对照组45例和干预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营养支持治疗,干预组在常规营养支持治疗基础上联合灸法,在治疗前后,评估患者记录患者PG-SGA分值,并记录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等营养学指标. 结果:治疗后两组PG-SGA营养良好级(A)比较,干预组高于对照组;重度营养不良级(C)比较,干预组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营养指标比较,除对照组血红蛋白外,两组患者营养治疗后营养指标均高于营养治疗前(P<0.05).营养治疗后干预组患者各项营养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肿瘤患者中重度营养不良,通过灸法联合营养支持治疗比单纯的营养支持,能明显改善患者营养不良的状况,证实了灸法在改善肿瘤患者中重度营养不良的营养状况方面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 摘要:目的:探索榄香烯的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方法:搜集近年来有关榄香烯治疗原发性肝癌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的文献并进行分析.结果:榄香烯作为传统中药温郁金(莪术)的有效成分之一,具有非常显著的抗肝癌的作用.其可诱导肝癌细胞凋亡、抑制肝癌细胞增殖、阻断肝癌细胞周期,抑制肝癌细胞侵袭和转移,还可抑制肝癌细胞血管生成、以及调节免疫功能.榄香烯注射液(β-elemene)是国家批准为二类的抗肿瘤新药,临床已广泛应用于肝癌的治疗.结论:榄香烯具有抗肝癌作用,但其主要作用通路和相关靶点需要进一步研究及探索,临床应用尚需要大规模、高质量的研究进一步证实.
  • 摘要:目的:对齐教授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的常用方进行介绍,探讨齐教授治疗本病的经验. 方法:1.结合临床经验,从病机和治疗等方面探讨齐教授对本病的认识.2.结合中医经典对益髓生白方进行解读.3.与临床病例互参,进一步印证其疗效. 结果:1.白细胞减少症的病机在于肾虚为本,气血耗伤,治疗中善用血肉有情之品,兼顾护脾胃,注重阴阳双补,气血双调,由于古代并无该病的记载,故强调西学中用,急则治标.2.益髓生白方以熟地补肾阴、益肾精、填髓补血,用鹿角胶温肾阳、固精血,促进化源,二者共为主药,共奏益精生血升白之效.辅以黄芪、太子参大补元气、益肺补脾,气生则血化充足,肉桂、菟丝子、补骨脂温补脾肾阳气,女贞子、枸杞子、阿胶、鸡血藤养阴补肾填精,以上诸药相伍,则阳得阴助生化无穷,阴得阳助化源不竭.佐以枳壳、炒神曲宽中理气、消导和中,以使补而不滞,静中寓动,则脾胃后天化源旺盛.最后使以甘草,即可益气以生血,又可调和药性.全方配合,可达益气养血,填精补髓之功能,疗效确切.用于肿瘤化疗出现骨髓损伤,表现为白细胞减少或血小板减少或贫血者.病人头昏无力,气少气短,不愿活动、腰膝酸痛者. 结论:1.白细胞减少症可归于中医“虚劳”、“血虚”的范畴.2.益髓生白方疗效确切.3.该方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从而更好的指导临床工作.
  • 摘要:目的:观察温阳化癥膏联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1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10mg为起始剂量,口服,12小时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治疗上,温阳化癥膏外贴,每天一贴,每贴6-8小时,7天为一疗程;治疗期间两组病例均可对等使用支持疗法,伴暴发痛时及时使用短效速释药物治疗,并依据滴定剂量调整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服用量. 结果:两组总的有效率为治疗组98例(98.9%),对照组57例(95%);两组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在爆发痛次数、止痛药剂量方面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 结论:温阳化癥膏治疗癌性疼痛(痰瘀交阻)的患者,止痛效果满意,其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其治疗程安全有效,毒副作用小,且简单易行.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癌性疼痛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
  • 摘要:目的:分析穴位贴敷治疗中晚期肺癌咳喘的有效性,以期为临床治疗肺癌咳喘提供有效治法.方法:从中医学角度分析穴位贴敷药物、选穴原则、临症经验治疗肺癌咳喘的依据.结果:采用穴位贴敷治疗中晚期肺癌咳喘、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面取得良好的效果.结论:穴位贴敷治疗肺癌咳喘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探讨.
  • 摘要:目的:研究营养支持小组(Nutrition Support Team,NST)专业营养干预对于晚期不可切除胰腺导管腺癌患者预后及化疗耐受性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晚期不可切除胰腺导管腺癌患者,其中15例接受了专业营养支持小组(NST)的营养干预治疗,另15例对照组患者在接受常规姑息化学治疗时未接受NST小组会诊治疗,采用常规家庭成员照护模式.除普通进食外,未采用额外形式的营养补充.主要研究终点为PFS,次要研究终点为患者接受姑息一线化疗周期数、化疗延长天数、化疗不良反应情况等.所有患者有明确的治疗起始、终点时间及终点状态.收集患者入院时一般临床因素、肿瘤相关因素、血液指标、影像学检查结果及入院后治疗情况. 结果:入组30例患者基线情况基本平衡.营养干预组患者接受姑息一线化疗周期数较长、化疗延迟天数较少(P<0.05).营养干预组首次评估时PR20%,SD80%,DCR100%;而对照组无患者达到PR,SD40%,DCR40%,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营养干预组患者相比对照组患者在PFS获得明显生存获益(7.6m vs4.0m,HR0.16),P<0.05.营养干预组患者IL-6下降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增多,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营养干预组患者接受姑息一线化疗耐受性较好,出现3-4级骨髓抑制患者比例明显少于对照组(20%vs67.7%,P<0.05). 结论:晚期不可切除胰腺导管腺癌患者接受NST专业营养干预可改善预后及化疗耐受性.
  • 摘要:目的:观察营养支持中营养预后指数(PNI)对肿瘤晚期姑息治疗患者生存质量和预后的影响.方法:患者进行姑息治疗,根据PNI的计算(PNI=血清白蛋白+5×淋巴细胞计数),将患者分为高PNI组(PNI≥48)和低PNI组(PNI<48),两组均给予营养支持,在院疗程为2周,出院后继续进行3个月的营养支持随访,分析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结果:高PNI组患者的总体生存质量、躯体、角色、情绪、社会功能明显优于低PNI患者(P<0.05),中位生存时间和1年生存率高于低PNI患者(P<0.05).结论:PNI计算简便,是一个评估晚期肿瘤患者生存质量和预后的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